【一线讲述】
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涵育学生的科学家潜质,学校责无旁贷。合肥一中可以说“一出生就有科技基因”,1902年创办之初就设置了算学、理化等科技课程。百余年办学过程中,我们深刻意识到,必须把树立民族复兴的理想信念融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为此,我们组织学生走进校史馆,学习杨振宁等科学家校友为祖国科技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请院士校友们回到母校,与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热衷科技事业、执着追梦圆梦的故事。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学生怀抱着这份历史使命感投身到科技学习中去,内生动力持久而有力。
为了激发学生创新潜质,我们与驻地高校密切联系,请高校提供聚焦前沿发展的科技校本课程。2020年,我们在全国高中学段率先开设“强基实验班”,组建中国科技大学导师团,开展专题性讲座课程,介绍学科专题知识。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我们有意识地将学习数学与物理、生物与化学、信息与数学的学生结成学习共同体,以合作交流促成不同学科间的认知碰撞与融合,使学生们养成以问题为中心的多元综合学习能力。
我们还设置了自主实践性课程,培育学生的自主性探究能力。比如,学生通过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平台,自主选择学习优质精品大学先修课程;参与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领衔的“英才计划”学习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今后,我们将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持续进行针对性教育,为他们充分发展创造条件,助力这些幼苗早日成长为素质喜人、勤耕不辍的创新人才。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张国圣、李宏、禹爱华、龙军、陈建强、刘茜、胡晓军、李玉兰、常河、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薛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