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姚亚奇、王倩)3月28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媒体基层行”活动启动仪式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
国务院普查办主任、国家减灾委秘书长郑国光介绍,2020年5月全面开展以来,全国普查调查工作获取了近10亿条灾害风险要素数据,形成了全国自然灾害致灾因子、承灾体、历史灾害、综合减灾能力、重点隐患等专题数据集;完成了评估与区划核心任务,基本形成了国家级、省级评估与区划成果,评估工作、普查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
“普查的目的在于成果的应用,普查的效益也体现在成果的应用。”郑国光表示,要推动普查成果落地应用,为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近三年来,各地各部门围绕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发展规划、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以及各地各部门实际情况,持续推进普查数据成果应用工作,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地域特点和行业特色的普查应用成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收官之际,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见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在摸清灾害国情、助力安全发展、规划美好未来等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国务院普查办、中宣部新闻局、应急管理部新闻宣传司联合开展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媒体基层行”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20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的40余名记者将走进福建和江西基层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水利、气象、林草等部门,深入高校院所、社区村庄和山区林场,采访报道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在服务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重大活动、重点工程建设,行业领域发展、城市安全管理、基层综合减灾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和积极作用,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筑牢防灾减灾的人民防线。
启动仪式后,在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第三次成果应用交流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林草局等有关成员单位交流成果应用情况,福建、北京、湖北、四川、重庆等有关省(市)做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