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28日 星期二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助力乡村振兴改革实践

    作者:邵峰 解旭东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28日 08版)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乡村的振兴。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发挥更大教育价值,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智力支持。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科学转变服务乡村教育价值思维、改革实践教育教学体系,为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改革实践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坚定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 科学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以山东本省居多,对这些即将投身家乡建设的莘莘学子而言,结合乡村建筑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及早了解和传承滨海山地的地域建筑文化,深度挖掘传统乡村的民族、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又可以从传统建筑的精益求精中实现从“认知”“热爱”“精益”到“创新”的专业提升。

      学院科学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坚定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抓住青岛滨海山地乡村的特色优势,以山东省和青岛市相关乡村建设政策为契机,以培养乡村振兴的专业建筑人才和地域文化建筑的特色人才为目标,着力推动乡村建设相关教学体系改革的科学化创新发展。学院以实际项目联系师生进行乡村建筑的设计实践,在青岛市近百个村庄的新农村规划项目中,由老师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方向把控,鼓励多位本科生、研究生参与实践,实现师生共同聚集乡村振兴、融入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彰显高校建筑学科的社会价值。

    关注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 扎实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乡村振兴的基础需求就是人才需求。具有扎实理论水平及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既能科学使用乡村资源,还能转变乡村思想观念,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学院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工作,发挥人才培养实践性与应用性的优势,扎实推进实践教学改革,让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在实践中学会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将实践反馈到今后的学习中,让自己的学习更有方向。

      建筑学课外教学实践是知识运用、技能训练最好的方式,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学院教学体系改革中,增强关于乡村振兴实践的机会,依托课程设计开展乡村振兴设计课程作业,并提升考察调研的课时占比,深入村落、以交流学习促进学生对乡村振兴的认知。研究生教育将乡村振兴研究方向进行体系化设计,鼓励交叉学科的研讨交流,增强对乡村振兴实践的多维度认知。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点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运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还要提升学生资源管理、交流与合作、组织与领导等综合能力,从而为乡村振兴的科研注入新鲜活力。学院与多个乡镇共建实践育人基地,推动实践活动向阵地化、规划化发展,安排师生真正进入乡村,了解村镇发展中急待解决的规划问题,为地方乡村振兴解决问题、提供建议、提出方案,强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为切实帮扶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拓展提升乡村振兴的视野 创新开展科研反哺教学工作

      学院教师将承担的科研项目分解重构为教学实训项目,把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运用到教学之中,创新开展科研反哺教学工作,拓展提升乡村振兴的理论思路与实践视角。

      改变传统虚拟抽象的课程选题,把“乡村规划与乡村建筑”内容作为理论教学和实践设计的重要选题方向,创新村镇规划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深入村镇收集资源、调研村情,通过将BIM技术应用于村庄整体规划,探寻BIM技术在新农村规划中的正向设计应用价值,研究成果和数据的积累将为乡村振兴提供数字化支持,实现数据实验与现实村镇规划的接轨。创新科研方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关注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研究视角,采用协调度模型和综合评价法等对青岛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科学评价,明确当地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演变的驱动机制,为转型时期的乡村振兴实现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提升提出可行性与针对性的人居环境优化设计策略,通过科研反哺让乡村振兴的实践问题走进课堂。

      (作者:邵峰 解旭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