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几天,我耳畔一直回响着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说的这句话。
贡献能源是大庆油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于走过风云甲子的大庆油田来说,寻找接替资源迫在眉睫。
2018年,油田决定加快非常规油气勘探。以往我们都是在砂岩里找油,大庆油田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独特,储层和其他油田都不一样,没人能说清这种类型的石油在哪儿、有多少、能否高产。还没开工,一堆难题就劈头盖脸砸过来了。
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我认为应该先从岩心以及现场资料入手,寻找前人没有发现的蛛丝马迹。我大胆改变以往在局部断裂区和砂岩发育区部署的常规思路,向深湖区、生油量更大的凹陷最深部位部署了该领域的第一口系统取心井。
为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又用几个月时间开展473米岩心厘米级精细观察,用肉眼和放大镜仔细观察,几个月下来,大家满眼血丝,有的近视度数长了几十度。为了精准评价储层,我们就像大厨一样,把岩心剖开,应用各种先进仪器研究,最终证实了这种储层有数以亿计的纳米级小孔缝,储集能力很好,改变了传统认识。
之后,我们聚焦评价“有多少油”的问题,通过改造设备、研发仪器、创新方案、将实验室搬到井场等一系列打破常规的做法,终于在只有头发丝1/500大小的孔隙中首次发现了大量存在的石油,测定了不同位置储层的含油量。通过这些,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类评价技术标准和第一口“铁柱子”井,找到了最优富油层段,部署的第一口水平井试油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陆相非常规油气新类型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
为进一步扩大勘探成果,在近一年时间里,我们不断向院士专家请教,每天在岩心室、实验室和钻井现场之间往返,念头只有一个:让非常规油气资源新类型成为大庆油田接续发展的可靠来源。
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新时代的石油人,我们会时刻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用科技自立自强端牢咱中国人的能源饭碗。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王建宏、张文攀、张士英、苏雁、李晓东、周洪双、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孔婷婷、王锡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