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14日 星期二

    沙伊北京对话彰显中国外交理念的时代价值

    作者:田文林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14日 16版)

      3月10日,在中国的斡旋下,沙特与伊朗宣布将恢复外交关系,并加强安全、经贸、政治等领域的合作。沙特与伊朗同为中东地区大国,双方长期敌对,并于2016年断交。此次两国关系修好,对中东政治来说无疑是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来说也是重要喜讯。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促成沙伊和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这从侧面表明,与美国在中东拉帮结派、刻意激化矛盾的外交政策相比,中国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顺应时代要求,是解决中东地区热点问题的真正良方。

    沙伊对立固然是双方矛盾激化的结果,但也与美国推波助澜直接相关

      沙特与伊朗矛盾激化,内因当然是主要原因,是两国间多种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宗教上,伊朗与沙特分属伊斯兰教两大教派——什叶派和逊尼派,意识形态矛盾难解。双方历史上两次断交都是宗教冲突引起的。经济上,沙特和伊朗都是石油输出大国,双方存在能源竞争关系。在地缘政治领域,两国都是中东地区强国,均希望夺取地区领导权,成为中东地区霸主,因此长期互视对方为头号竞争对手。尤其是2011年中东剧变以来,双方在也门、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等国家展开代理人战争,致使双方冲突日趋加剧,关系降至历史冰点。

      沙伊矛盾固然复杂尖锐,但并非无解。恰恰是美国的推波助澜,导致两国仇怨越结越深。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将中东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为更好掌控中东,美国中东政策的主要做法就是“拉一派,打一派”,通过制造和扩大地区国家间的敌对关系,充当“离岸平衡手”,使中东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而中东地区宗教势力错综复杂,伊朗、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矛盾交错,客观上为美国推行“分而治之”政策提供了便利条件。

      具体到沙特与伊朗的关系,鉴于这两个国家均是地区大国,在中东地区均有一定的号召力,因此美国不愿看到任何一方过于强大,尤其对伊朗采取敌视政策。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与美国曾有一段蜜月期,美国通过扶持伊朗和以色列来平衡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而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反美政权上台,美国又开始视伊朗为中东地区头号敌人,千方百计拉拢以沙特为首的中东盟友遏制打压伊朗。尤其是在美国中东战略收缩加快的背景下,伊朗实力上升让美国如坐针毡。

      为此,美国近年来小动作不断,力图在中东形成针对伊朗的包围圈。2020年3月,美国以“和平协定”为名,牵头促成以色列、阿联酋与巴林签署《亚伯拉罕协定》,并推动更多阿拉伯国家加入,根本目的是推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和解,拓展围堵伊朗的盟友体系。2022年7月,拜登先后访问沙特和以色列,提出构建“中东防空联盟”以及遏制伊朗的“中东版北约”,并拉拢印度、阿联酋、以色列形成“I2U2”小多边机制来针对伊朗。2023年1月,美国先是默许了以色列对伊朗军工厂的无人机袭击,然后在一个月内先后派出中情局局长伯恩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和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以色列及其他中东国家,包围打击伊朗的战略目的暴露无遗。

    沙伊和解既是两国政策调整的结果,也是中国特色外交理念的成功实践

      从最终效果看,美国纵容和激化沙特等阿拉伯国家与伊朗对立,使其自身大获其利:其不仅借沙特等阿拉伯国家低成本地孤立和遏制伊朗,还向沙特大量兜售武器渔利。此外,拜登政府还高举“人权大棒”,不断借卡舒吉事件等敲打沙特,促使其为美国作出更多让步。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原油价格出现波动,沙特能源经济受到影响。但美国为进一步制裁俄罗斯,多次呼吁以沙特为首的OPEC国家提高原油产量,此举无疑是对沙特经济利益的严重侵犯。

      沙特与伊朗作为当事者则深受其害。对沙特来说,沙伊对抗导致沙特国防开支居高不下,仅也门战场耗资就超过6000亿美元。而且,沙特的巨额军事投入非但没有增强其地区影响力和安全感,反而使其因境内重要目标频遭胡塞武装袭击陷入更大的不安之中。伊朗因沙伊对抗导致其地区处境孤立,高额战争开支极大挤占民生投入。2019年伊朗民众抗议此起彼伏,2022年“头巾运动”高烧不退,“颜色革命”风险日趋迫近。总之,沙伊对立导致两国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当前沙伊“重归于好”,内因无疑是主导因素,即两国都认识到“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对立冲突只会让两国付出更大代价。因此,近年来沙特与伊朗高官在伊拉克举行多轮对话,邦交正常化已进入两国视野。但毋庸置疑,中国在斡旋和调停沙伊和解中的作用可圈可点、意义重大。这是我国中东外交的重大胜利,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功实践,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的体现。

      中国之所以能够完成这一外交盛举,说到底是中国的外交理念更符合时代潮流和中东现实需要。与美西方长期推行的霸权主义战略不同,新中国自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主席又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体到中东政策,习主席在2016年访问阿盟总部时,提出了“不寻求代理人,不搞势力范围,不谋求填补真空”的“三不原则”。这一方针体现出中国将合作共赢和促进中东和平发展作为中东外交的首要目标,不谋私利,不添乱子。

    中美中东外交为何差异巨大

      中美在中东地区的外交政策差异巨大,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战略文化和哲学基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以来,就陷入了以争夺霸权、侵略扩张为核心的国际关系格局中。其对外交往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为价值指引,并在对外殖民扩张过程中形成了优胜劣汰、零和博弈、弱肉强食的丛林文化法则,竭力维持自身优势地位。而中国强调文化交融和相互尊重,不追求征服与对抗。中国秉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追求“以和为贵”“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推动建立的是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的世界。因此,美国视一切美国以外的国家为对手或可利用的对象,而中国则是真正在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他国拓展友好关系。

      第二,地缘政治影响。美国作为欧亚大陆外部的国家,为维护自身霸权地位,其在欧亚大陆的基本政策就是防止该区域出现有可能挑战美国霸权的新崛起国家。为此,美国长期在亚欧事务上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让该区域国家相互征战,以便美国可以长期扮演“离岸平衡手”的角色。中东地区远离美国本土,对美国直接影响有限。因此,美国作为域外大国,其地缘政治目标是通过塑造自身在中东的影响力,维持中东格局的“平衡”,防止一体化进程或区域领导者的出现,进而稳固自身霸权。与之相比,中国原本就是亚欧大陆的重要一员,维护中东局势对稳定中国周边形势意义重大,有利于打造亚洲安全共同体。同时,积极参与中东和平进程符合中国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战略目标。

      第三,经济运行和发展方式。美国曾经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化国家,但时至今日,美国经济已高度金融化。对金融资本来说,制造混乱反而是迅速致富的不二法门。正是在这种“战争经济学”逻辑的驱动下,美国在包括中东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地频频制造地区冲突,借机插手控制,从而稳固自身在国际原油价格、美元石油结算等领域的金融领导地位,谋取利益。同时,中东地区战乱的形势也有利于美国趁机从中牟利,兜售军火,大发战争财。而中国与中东国家有着广泛的经济共同利益,双方基于工业化发展的共同需求扩大在经济、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对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意义重大。

      事实证明,美国在中东以“世界警察”“和平使者”自居,其实却是破坏区域和平稳定的首要分子。美国在中东更多扮演的是破坏者、搅局者角色,并最终给中东带来难以遏制的地区动荡和难以估量的人道主义灾难。中国则始终是中东和平的建设者、中东稳定的促进者、中东发展的贡献者。中国成功斡旋沙伊关系,正是在这种外交理念下塑造完成的。中国推动沙伊复交,为中东其他热点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路径示范。

      (作者:田文林,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