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工院”)长期以来坚持工科办学特色,面向实体经济及实体经济服务业,主动与地方、产业、教育和创新等各类要素开放重组,政校行企研与国际多元主体协同,城产教科创融合,办学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推动专业学科服务一体化办学,赋能学校突破性、高质量发展。
协同多元办学资源和创新要素,推动专业学科服务一体化办学
统筹“三教”协同创新、推进“三融”系统改革,是一项集成工程、系统工程。浙工院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协同合作的发展机制,更新合作理念,打造合作载体和路径,形成多元办学资源和创新要素协同的深度融合方式。
多元协同,坚持校企合作“三育”观。高职院校、行业企业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办学主体,激活双方办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推动教育界和产业界良好互动格局形成。浙工院不仅着力提高“育学生”的关键办学能力,还积极树立“育教师”的行动自觉,引导和鼓励教师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走进行业,提升教师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满足企业、行业发展需求,此外还通过校企科技合作提升学校“育企业”的能力,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智库思想上助力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企业行业则肩负起“育员工”的责任担当,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高职院校履行“育学生”“育教师”的使命作为,进而实现校企双方双向赋能、合作共赢。
多元共治,共同打造合作载体与路径。推进多元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发展是高职院校提升集聚效应、实现提质培优的必然选择。浙工院对标地方产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协同多元办学主体,打造激励政策与平台载体,培育产教融合联盟、产教融合型企业行业、产教科融合型科研基地等,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企业学院、产业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等,共建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共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区域产教融合创新联合体的“新型组织模式”,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助力区域“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化建设。
多元合作,提升职业教育办学适应性。不同的地方产业发展模式、专精特新企业特色、社会人才的需求等,对人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要求各有不同。浙工院服务环杭州湾大湾区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对职业岗位特色和素质知识、技术技能需求进行分类,既强调教学的标准化,又强调教学的精准化、多样性,强化“因产办学”“因企施教”“因岗施教”。
以专业学科服务一体化办学,促进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浙工院位于环杭州湾大湾区的腹地,正在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学校积极推进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与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响应国家战略、助力共同富裕,开展国际交流与项目对接,以教育链对接产业链、以专业群对接产业群。
政校合作,“因产办学”,促进产教融合。与绍兴市政府共建市公共实训基地,为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中国集训基地,政校合作投入2.5亿元,年均培训3万余人次;与市经信局共建市工业设计基地,三年多来被浙江省经信厅、省发改委等批为省工业设计中心、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省众创空间、省双创基地;与市退军局共建市退军学院、退军创业园、市退军就业促进会,为首批省退军创业示范基地;与市场监督局共建市知识产权学院;与市老干部局共建市老年大学分校;帮扶阿克苏教育局、塔里木职院引入教育资源60余项;与市人社局合作开办中西部高校来绍培养高职班,每年招生450人;与市委网信办合作开办市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与“小县大科技”的新昌县合作,借鉴现代产业学院模式启动共建浙工院新昌学院,针对当地先进制造业与生命健康业“因产办学”,创建“小县大学堂”。
校企合作,“因企办学”,促进产教融合。三年来,浙工院牵头成立全国智慧建筑制造人才培养创新联盟、全国黄酒产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联盟,获批中国食品工业黄酒产业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等,入选省发改委省级产教融合联盟2个、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1个,获评省级产教融合项目7个。与头部企业、万亩千亿产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共建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在全省职教大会上与中国绍兴黄酒集团续签黄酒产业学院,获全国高职院校非遗人才培养基地,黄酒非遗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教学成果参评今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校企分别获批教育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与浙江康思特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建企业学院,“因企施教、因岗施教”打造“小巨人大学堂”,推进“三育”培养;在与保时捷浙江公司共建的保时捷人才培养基地连续8年开展实习生项目,“双轨三段”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得到省委表扬;与杭钢职教集团合作打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智慧云,被列为教育部提质培优计划省政府项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
高校合作,协同创新,促进职普融通。浙工院与浙江科技学院合作开设省级四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试点专业;三年来,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市总工会共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长三角学院,培育劳模工匠、培养产业骨干人才;与普通高校合作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团体标准等12项,承办学术论坛16次;与普通高校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分中心3个、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点2个,合作培养硕士10余名。
产学研合作,科研反哺教学,促进科教融汇。三年来,立项省部级课题16项,主持市文化工程重大项目(经费224万),主持参与厅局级课题226项、横向课题294项,年均科技合同经费1000万元;授权专利1021项,发明专利42项,转化专利43项;科技转化产生经济效益1.55亿元;建成国家职教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获国家级教师团队2个;主持完成教育部教育标准2项;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1项,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在2021“中国高职院校改革活力指数排行榜”科技创新活力榜中,位列全国第18、浙江第4;在“2022武书连高职高专排行榜”教师科研能力榜位列全国第5、浙江第2。
国际合作,促进国际产教融合、普职融通。三年多来,与美国菲迪大学、腾讯云等共建国际互联网学院,已有“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云计算技术应用”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个;为马来西亚雪兰莪大学(硕博高校)、拉曼技职学院和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工程与技术学院(硕博高校)等开办“一带一路”“中文+职业技能”专题培训;与尼日利亚埃邦伊州立大学共建中国—尼日利亚“丝路学院”,已开设2门本科课程;获批教育部留学生招收资格,获批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基地2个;连续两年承办中国(绍兴)工业设计国际邀请赛与“一带一路”工业设计大展,创办全球公益直播《中国黄酒技艺与人文大讲堂》系列,国内外受众10余万人次;主办“一带一路”智能建造技术国际研讨会等;7次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作主旨报告。
(作者:毛建卫 冯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