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湖州市南太湖新区在湖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扎实推进“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聚焦聚力全年重点工作事项清单,克难攻坚、加压奋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项目双进势头强劲
新区在成立之初,将战略定位聚焦于发展新能源、光电通信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发展壮大以绿色金融、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材料、节能环保、人工智能、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筑“3+1+N”产业体系,努力成为湖州“绿色智造名城”建设的主引擎。
新区始终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理念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调动一切资源要素,借力招商平台和外地中介资源开展以商引商、联合招商、智慧招商,因地制宜走好社会化资本合作道路,为区域开发注入源头活水。
2022年,新区3亿元以上项目开工20个、竣工17个。新入选省重大产业项目3个、重点建设项目11个、市“大好高”项目28个,微宏动力电池项目列入国家重大外资专班项目,卫蓝新能源入选国家核心竞争力攻关项目。卫蓝新能源等4个项目获评湖州市“奔跑者”奖。新区全年工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两项增幅位居全市前列。
新区紧扣高质量绿色发展主线,聚焦“3+1”主导产业精准发力,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2个,总投资653亿元,实到外资3.01亿美元,招引的项目90%以上顺应湖州市“八大新兴产业链”导向。
产业质效稳步提升
总投资120亿元的蜂巢能源科技(湖州)有限公司项目建设一期项目首条生产线将于3月底试投产。项目全部达产后可成为年产30GWh动力电池的生产基地,为新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再添活力。
新区聚焦高质量绿色发展,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积极构建“3+1+N”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产城景一体、山水林共生、业游居相宜”的新区样板。
2022年,新区三大主导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14个百分点。新能源产业未来5年产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其中,新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产业群成功入选浙江省“新星”产业群,新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三电系统)成功入选省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协同区。
永兴材料连续5年蝉联湖州市“金象”企业,卫蓝新能源项目入选国家核心竞争力攻关项目,国网湖州供电公司碳排放实测计量体系项目入选全国能源资源计量十大示范项目。此外,新区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立项省“尖兵领雁”项目4项;入选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培育库项目5个,数量和质量均创新高。
平台建设成效初显
近几年,南太湖未来城围绕“产城融合典范、绿色金融样板、低碳居住标杆”三大定位,高标准、严要求推动建设工作。去年,南太湖未来城成功入选全省绿色低碳园区。
与此同时,湖州科技城80万方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两个重量级平台创新孵化成效显著。新区国家级引才人数、省级引才人数入选数量居全市前列,青年博士、青年大学生招引数完成率全市领先。永兴材料获评新区首个国家级博士后专家工作站。
新区在扩量提质、培大育强、招精引优等方面不断突破,高质量推进创新载体建设,着力打造具有产业特色的多类型孵化载体,推动创新创业。2022年,新区新入选国家备案众创空间3家,获评省级众创空间2家、市级优秀众创空间2家。
此外,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被列入第四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园区货物吞吐量突破30万标箱;西塞“科学谷”建设全面启动,高教园区开工建设;弁山“云起谷”、长田漾区域城市设计进一步深化;凤凰湾板块城市更新有序推进。
美好新城未来可期
一年来,新区始终坚持理念引领,让绿水青山底色更鲜亮,让“两山”实践转化路径更明晰。与此同时,新区始终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追求“低密度、高颜值”,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勾勒“产城人文景”融合的新篇章。
新区聚力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和“放管服”改革,一体化赋能政务服务能力提升。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堵点难点,新区推行“民生事项下沉办、企业事项集中办、招商项目全代办”等举措,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同时在惠人才、惠企业等方面加大政策力度,实现兑现及时、阳光便捷。
新区坚持高品质建设公共服务配套,高标准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着力打造“美丽中国国际会客厅”;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完成老旧小区改造7个,仁北中学等7所学校投入使用。
通过全域推动“强村公司”迭代升级,新区引领强村富民促振兴。目前强村公司实现街道全覆盖,90%以上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80万元。新区还成立了规范强村公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新区委领导牵头定期召开“强村公司”推进会议,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工作。
干部士气昂扬奋发
2022年,新区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的大赛场,聚焦街道、部门、村社、企业、干部、群众,开展“六比六优”攻坚行动。大家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干争先的干事创业氛围越来越浓厚。
以“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为牵引,新区重塑区街权责体系,按照“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总体原则,将发改、经信、商务等9个方面工作下沉到街道,设立专业经济社区,建立专业队伍,以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进企业、进单位,实现政企服务“面对面”“零距离”。
与此同时,新区持续推进基层党建阵地提档升级,围绕现代社区建设,科学设置网格397个、微网格1512个,配齐配强“1+3+N”网格力量。持续深化清廉新区建设,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更加巩固。
一座新城蓄势崛起
新区聚焦新能源、光电通信及半导体产业,深化“专班+专员”服务,完善“五张工作清单”推进机制,确保开工3亿元以上项目24个、竣工投产17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
新区实施制造业全域跃升专项行动,加快新能源、半导体产业加速产能释放,力争主导产业占比再提高5个百分点。全年培育产值超30亿元企业4家、“链主”型企业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全年盘活工业用地1200亩以上,工业用地亩均税收提升至37万元以上。
新区排定首批21个城市有机更新地块推进目标,有序实施征迁,完成城市建设投资超40亿元。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国省考水质断面100%达标,力争空气优良率85%以上、PM2.5浓度低于25微克/立方米。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创建省级善治示范村5个、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5个,推动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平均增长10%以上。
新区深化“除险保安”行动,健全完善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迭代升级社会治理中心,组建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攻坚团队,打造具有新区特色的社会治理品牌。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坚决守牢财政保障底线和债务风险底线。
(数据来源:南太湖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