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我和爱人杨树峰都是铁路职工,虽然是“95后”,却已经称得上铁路“老兵”了。这些年,我们在客流涌动、列车飞驰中感受着铁路运输的巨大变化。售票口、候车室、列车上,“轻、便、暖”代替了“难、挤、堵”,提速的不仅是列车,也是群众的幸福生活。这几年,小到柴米油盐、大到医疗教育,眼下的住房、未来的养老,每个领域都如春笋拔节般发生着新变化。
2016年,大学毕业的我到兰铁银川车站工作。两年后,我和杨树峰有了幸福的小家。孩子出生后,“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袭来,一时间有些力不从心。铁路双职工各有各的忙,他在运转车间调车,我在客运车间值班,一天到晚见不着面,也顾不上家。后来,我们接来了远在山东的公婆帮忙带孩子,日子才舒展了些。
有了孩子,教育就成了心头大事。前些年,大家都抱怨入园难、入园贵,我和丈夫也难免焦虑。公立园不好进、私立园费用高,我俩还曾因意见不一拌过嘴。好在这两年,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均衡,银川新建、整合了不少公立幼儿园。今年秋天,3岁的儿子就要迎来幼儿园生活了。我和爱人商定,就近找一个师资和硬件都不错的公立幼儿园。
“小”的困扰解决了,“老”的问题也得考虑。虽然双方父母都有退休金,可随着老人年龄越来越大,我们能给予的生活照料和情感陪伴却越来越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最近看好了一套三居室,正准备搬家。这个社区里有“老饭桌”和老年活动中心,我们专门去“考察”过,老人的生活也挺丰富多彩呢。
生活里点点滴滴的变化,都是国家发展带来的。所以,我们最期待的就是国家发展越来越好,也期待出台更多关于养老、教育、医疗的好政策,让我们每个小家的“幸福号”列车都开得稳稳的。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胡晓军、王洋、王建宏 张文攀、龙军、禹爱华、赵嘉伟、张国圣、李宏、耿建扩、陈元秋、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刘珅、李麒、周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