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2日 星期三

    塑造反派人物不能模糊是非观

    作者:叶奕宏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2日 15版)

      【影视锐评】

      开年热剧《狂飙》收官多日,大众对剧中头号反派人物高启强的讨论热度依旧不减。从卖鱼小贩成长为京海一霸,对家人掏心掏肺、对对手狠辣无情,这一人物的经历和性情让人咬牙切齿,又唏嘘不已。不只是他,近几年多部热播剧中反派的观众缘一路看涨,从《开端》中的“锅姨”陶映红,到《三体》中的叶文洁,都赚足了观众的心疼和眼泪,甚至使很多人模糊了是非观,为反派的错误、罪恶表同情、找借口,原谅、理解他们的极端行为,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反响和舆论引导。这一文化现象应引发各界关注。

      盘点获得观众青睐的反派不难发现,除去颜值、演技等加分项外,这些人物在塑造上都兼具立体性和复杂性:他们有了更加完整的人生轨迹,每个人物的“坏”都能在其成长环境的诸多因素中窥见端倪,如陶映红本是备受学生爱戴的中学化学老师,因唯一的女儿车祸离世,真相还被网络暴力埋藏,所以受到精神刺激。有的人物即便以黑暗为人性底色,也会有斑驳的“光点”闪动。就像叶文洁在接受审讯中,对给三体人侵略引路毫无悔意,但仍然想到红岸基地的石碑前缅怀她抛弃的过往。还有高启强,如果不是警察及时赶到,他为了救收养的黄瑶,已决心以命换命。

      曾经,我国影视剧中的反派们只能兢兢业业地扮演着“情节助推器”和“矛盾制造机”的角色,人生奉行“凡是主角支持的我都反对,凡是主角想做的我都阻挠”的理念。如今,反面角色不再一黑到底,而是在黑白之间渲染了层次丰富的灰色。这不仅给扮演者们更多施展演技的余地,也给观众更多个人情感的代入空间。比如《狂飙》中的高家兄弟、老默等,杀人如麻,坏事做尽,但重情义、有魄力的一面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形象仿佛更加立体,性格显得更加丰满。

      诚然,立体塑造反派,是创作对原有二元对立叙事结构的一种颠覆。随着时代观念的改变,非黑即白的二元价值观逐渐退场,取而代之的是对多元化的开放包容心态。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也推动了观众的审美品位不断升级,倒逼创作者探索人物塑造在人性层面真实化和多元性的更多可能。然而,要塑造立体化反面人物,切记把握好尺度。有的创作者刻意渲染反派人物的悲情和温暖,收割眼泪和话题,却鲜有思考这一行为对作品主题思想、艺术价值的消解作用,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这样一来,从脸谱化的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种极端——淡化主观心理,强调客观条件,所有的错都是因时所迫,为势所逼,所有的恶必是爱极生恨,求而不得。此时,反派人物的思想价值将被解构得支离破碎,如此“跑偏”的反派形象也注定开掘不出艺术深度和精神高度,最终沦为吸引眼球、刺激舆论的市场工具。

      更需要警惕的是,当立体的反面人物比相对扁平的正面人物更受欢迎,当观众沉迷于反派身上强大、冷静、果决等“吸睛点”,当观众在反派被命运推着走向毁灭的过程中看到了似曾相识的无力感,就会对反派产生情感代入,从而激发出同情心。为反派开脱,甚至成了为自身道德感、责任感缺失推脱的借口。这样一来,很容易模糊善恶观、是非观,一旦辐射到现实生活、现实事件,大众可能会轻易原谅现实中狡黠钻营、八面玲珑的反面人物,或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不以为意,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摆脱人物扁平化切勿矫枉过正,反派人物的立体化塑造要把握好分寸。任何一个人物都是多面体,在具体的塑造过程中应秉持坚定的是非观、鲜明的善恶观,以一个性格轴心贯穿始终,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复杂的矛盾关系中呈现人物的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这样既能使人物形象生动立体,人物定位也不至于暧昧不清。

      (作者:叶奕宏,系媒体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