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临近春节那些天,为了完成最新一批订单,我和团队没日没夜地赶制花灯。做一套完整的泉州花灯,得花近一个月时间。经过手工编织、刻画、打磨的花灯,点亮时才会散发出诗画般的柔美和清新。
17岁那年,我师从福建省梨园剧团道具设计师郭国富学习花灯制作。俗话说,“学艺容易守艺难”,3年后,我就改行从事更赚钱的贸易营销了。2005年,师父的离世给了我重重一击,我决定继承师傅遗志,把花灯做下去。第二年10月份,一笔订单找上门,让我看到了生机。于是,我成立了汉月花灯工作室,一门心思搞花灯制作。如今,我们有越来越多的作品出现在国内外灯展上,前几年还去国外交流展示技艺呢。
泉州花灯是一种节庆性很强的手工艺品。逢年过节、订单量大时,我就带着团队加紧制作大型挂灯、传统灯组;订单少时,我便“闭关”钻研,思考传统手艺怎么才能结合现代人热衷的“生活美学”“DIY体验”,找出新的发展之路。
让我高兴的是,近年来,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泉州花灯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泉州花灯成了展示这座城市古韵风貌的重要窗口,在传承创新中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目光。
空闲之余,我还会进社区、进学校,教大家做花灯。每次示范展示时,我都会重复一句话:虽然一针一针刺着很简单,但需要耐心。慢工出细活,只有时刻心怀敬畏,才能守得住传统。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陆健、吴春燕、雷爱侠、王雯静、万玛加、高建进、王建宏、张文攀、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张光剑、郑燕睆、杨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