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06日 星期一

    从千角灯到千盏灯

    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彩(东莞千角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张树祺

    作者: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06日 07版)

      【一线讲述】

      提到我们广东东莞的千角灯,民国诗人杨鹤宾的《东莞竹枝词》是这么写的:一灯千角庆元宵,赵氏天潢衍宋朝。但愿灯花来报喜,三年抱两饮灯烧。在东莞方言中,“千角灯”和“千个丁”发音相同,哪里有千角灯,哪里就有添丁纳福的吉庆色彩。

      相传千角灯原为宋朝皇族东莞赵家所独有,元初开始扎制,每十年扎制一次,悬挂在赵氏宗祠,作为赵氏家族新添男丁开灯仪式所用。整个灯分为灯顶、灯柱、灯体、灯带、灯尾五部分。灯顶是用铁丝扎出圆形大宝顶和八条立体彩龙的骨架,有八大角,每个角有三条灯带垂下,共计24条,上面双面绘有山水、花卉、人物等图画。灯体由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浮凸立体结构拼接而成,大大小小达200多个。

      从宫廷礼灯到民间灯饰,近千年来,千角灯的命运起起伏伏,因其制作工艺并无图纸,全靠师徒之间口传心授,一度到了失传的边缘。

      父亲张金培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我从小看着父亲做灯,那时只知道一盏灯要做好久好久,特别熬人。后来很多年,父亲不再扎灯了。

      2004年的一天,相关部门成立的“制作千角灯工作小组”突然找上门来,他们是慕名专程来寻访民间老艺人的。父亲很激动,提议重新扎制千角灯。经过近8个月的努力,我们终于制作完成了千角灯。后来,父亲过世前留下遗愿:“国家重视文化传承,一定要把千角灯做下去。”自那以后,我和家人开始制作千角灯。

      为使千角灯薪火相传,2016年,莞城文化服务中心建立“东莞千角灯传习所”,向社会招聘了30名有手工制作基础的学员,由我为他们授课,开展系统培训。现在,我也像父亲当年一样,一边做灯,一边念叨着“千角灯,千角灯,一千个角,一千盏灯”,心里怀着灯火长明的热切期望。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陆健、吴春燕、雷爱侠、王雯静、万玛加、高建进、王建宏、张文攀、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张光剑、郑燕睆、杨云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