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的利民河曾经“除了生蚊蝇什么都不生”,经过脱胎换骨的改造,如今,河里游弋着多种鱼,水鸟在这里安了家,现在的利民河真正“利民”又“安民”。
“我们努力扛稳绿色发展重任,聚力打造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致力于提升全县人民的生态幸福指数。”睢县县委书记曹广阔说。
站在河南省首座新概念污水处理厂——睢县新概念污水处理厂的二层观景平台,厂区的生态美景尽收眼底,绿草如茵,鱼翔浅底,水鸟啁啾。“养鱼的水是处理后的中水,种花草施的底肥是污泥经过二次脱水后制作的有机肥料。”睢县新概念污水处理厂负责人贺南人介绍。
睢县新概念污水处理厂采用最新工艺,每天可将2万吨生活废水处理成景观用水,分类回收利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被制成庄稼和花木肥料,实现变废为宝。被“榨尽”“剩余价值”的污水,最终变为清澈的生态水,通过密集的地下管道流入利民河等河湖。
“利民河,利民河,蚊子个个大如锣。”这个“成名”于20世纪的臭水沟,数十年来,一直是附近居民的“垃圾倾倒场”。76岁的杨再卿是利民河附近的老住户:“那时候,一年四季不敢开窗,要是屋门留个缝,臭气进来,能把人熏晕。”
如今,通过实施水体重塑、泥污治理、园林绿化等工程,利民河变成了景观带。杨再卿感慨地说:“以前,门口贴满‘出租’广告,无人问津;现在,上门求租的人多了起来,一屋难求啦!”
绿色发展的目的就是让睢县更宜居,通过保护和治理,从源头治水,是睢县干群的共识。
睢县享有“中原水城”美誉,境内河湖众多。为了使这些水资源最大化发挥作用,睢县“四水同治”,统筹推进水、岸、园、居、路等综合治理提升,相继开发了凤凰湖、甘菊湖、恒山湖湿地公园等生态涵养区,水域面积过万亩。
尤其是近几年,睢县积极实施铁佛寺湖、苏子湖、濯锦湖等“九湖贯通”工程。同时,全面推行“河长制”,扎实推进“碧水工程”,让流经睢县的河流变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今,睢县域内累计发现秋冬季鸟类80多种、鱼类54种、各类植物508种,水系贯通、水源丰沛、物种丰富的河湖生态循环圈已形成。
实现绿色崛起,是综合性、系统性过程,需要对水、土壤、空气等进行综合治理,全域推进,久久为功。
为处理城乡生活垃圾,睢县引进了首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据介绍,该公司日处理生活垃圾约600吨,能够将全县545个乡村环卫队、2000多名保洁人员收运的垃圾日产日清,实现产收平衡。
“以前,一到夏秋收,乡村干部都为秸秆禁烧犯愁。如今,都不烧了。为啥?卖钱。”以秸秆发电为主导的睢县天壕新能源公司负责人刘志锋笑着说,2018年至今,该公司每年支出8000多万元收购各类秸秆,可消化周边70公里范围内的玉米、小麦等秸秆及林业废弃物,年发电量2.1亿度,可减少碳排放15万多吨。
污水治理成碧波清流,秸秆发电降碳减排,垃圾实现变废为宝,睢县高水平打赢了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健康宜居小城等。
如今,睢县县委县政府正立足生态惠民、生态招商的理念,全力打造城区“十纵十横”20条生态示范性道路,建设100个左右的口袋公园。
生态筑巢,“群凤”翔集。2015年至今,睢县制鞋及鞋材配套企业从59家发展到427家,年产能从5000万双发展到3亿双,电子信息企业从10余家发展到27家,年产能突破3亿件(套)。
“要让蓝天白云,花草树木,河、湖、鸟、岛都成为招商引资的‘金招牌’、企业落地的‘吸铁石’、拴心留人的‘说明书’。”曹广阔信心满满。
(本报记者 王胜昔 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