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0日 星期二

    让工业“老面孔”变身城市“新地标”

    作者:叶子鹏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0日 12版)

      【观察者】

      2022北京冬奥会上,首钢滑雪大跳台的“横空出世”让全世界眼前一亮:灵动的滑雪运动员在空中高高跃起,与矫健身姿相伴的背景是科技感、工业感十足的高炉、冷却塔、大烟囱等工业巨构。这样的“混搭”,风格鲜明却不突兀,工业遗产所展现出的工业文明与工业精神,恰与竞技体育所强调的“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相辉映。一场世界级的盛会装点了这位钢铁巨人,首钢园逐渐成为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开发的新标杆。

      近年来,脱胎于工业遗产保护开发的文旅项目在全国各地走红,国家层面也一直在积极支持工业遗产保护和工业旅游发展。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持续开展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发布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目前,已公布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2022年7月,工信部又印发了《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政策的指引下,市场的号召下,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热情投身这项“唤醒”工业根脉的事业,凭借着身上那股创新精神、钻研精神、专注精神,不仅使得城市中的工业遗产得到完好的保留,更让年代感变身“工业风”、工业“老面孔”变身城市“新地标”,让诸多“沉睡”的工业遗产焕发生机。

      工业遗产既是工业社会的历史凝眸和记忆传承,也是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的生动载体和现实写照。工业遗产同时契合了多层次人群的需求,年长者能够“抚今追昔”,青年人能够感受历史与时代的脉搏。作为工业社会留存下来的,兼具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的遗存,工业遗产内嵌着产业转型、设计美学、技术迭代的基因,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助推下,势必成为能被活化利用的社会空间资源。

      风华正茂的青年人与庄重深沉的工业遗产相遇,不仅使得历史本身重拾青春姿态,而且让青年人能够深切体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扬起朴素的家国情怀。那么,在城市的更新与成长中,青年人如何让工业遗产更好地得到保护和利用,使其发挥更大的历史价值?

      首要的就是“原汁原味”保留建筑群像、植被景观、制造机具等工业遗存,这些不同城市的独特景观对于赓续城市历史、改变“千城一面”的城市面孔意义非凡。在改造工业遗产时,必须遵循“因形就势、旧物新用”的原则,把握好新与旧的平衡、商业与艺术的比例。此外,要合理引入全新的业态,打造全新的产业动能。要大力推进遗产及生态价值的产业链转化,构建多元的消费场景与平台,通过“以用促保”,将工业遗产保护开发的成果红利惠及城市发展。

      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漫长、繁复、冗杂的工作,需要更加“高、精、尖”的人才加入这支队伍。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这一领域的专业化人才相对匮乏,同时存在着现有群体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考量标准的瓶颈。这就需要从国家政策角度,增加对于青年规划师等新职业青年群体的关注与支持,引导年轻人共同保存好、记录好、利用好工业遗产,将城市记忆打造成城市名片,充分展现工业遗产粗犷外表下的精神气质,让“钢铁锈带”增强“文化磁力”,变身为“生活秀带”。

      作者:叶子鹏,系90后青年学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师。本文系2022年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青年项目研究内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