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坚持新思想引领、新理念导航下,成都实现了城市能级的全方位升级、发展方式的全方位变革、治理体系的全方位完善、生活品质的全方位提升。城市的创新发展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兴盛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成都社科界坚决扛起示范区建设的时代使命,发挥资源优势、主动破解难题,积极贡献理论智慧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作为成都市委、成都市政府领导下的全市性社会科学学术性群众团体,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地方性新型智库建设为目标,创新工作方法,统筹整合资源,广泛邀请国家级智库、学界领军人才等社科精英关注成都城市发展,同时与成都市各部门、各区(市)县通力合作,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围绕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改革实践中诸多具有开创性、示范性的实践经验和创新做法,把握科学规律、加强理论概括、加强理论创新,形成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社科理论研究成果,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贡献了成都力量。
近日,成都社科界的又一力作——“新发展理念的成都实践”丛书面世。该丛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引下,从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实践真知出发,力图以实践的总结和理论的创新,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之路的“成都模式”。
着眼急难愁盼 为人民述学立论
成都社科界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切实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实践中贴近群众。成都社科界着眼于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和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理论难题,切实以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武器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复旦大学郑长忠教授等著的《善治之城——党领导社会建设体制创新的成都实践》一书,通过近三年的跟踪调研,对成都在新时代党领导社会体制创新和方式变革创新实践进行深入了解,进行了学理性、系统性、整体性的归纳总结和梳理提炼,构建了人民城市社会建设的“四梁八柱”,对新时代推动人民城市社会建设具有超前性的探索意义。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主编的《场景之城——营城模式创新探索者》一书,以城市观察员视角,聚焦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和新期待,运用“场景营城”的理论,梳理串联成都积极营造新经济、新消费、社区治理、天府文化、公园绿道等城市发展新场景的创新实践,通过“场景”的聚合、黏合、融合作用,在市民的“小场景”中窥见城市的“大愿景”。在场景城市理论的指导下,从成都“处处皆场景、遍地是机会”的场景城市特征中,为新发展阶段城市实现更高质量与更可持续发展总结提炼了“成都模式”。
立足改革实践 探索城市发展规律
成都社科界立足城市所处的历史阶段、时代机遇和发展大势,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问题为导向,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加强前瞻性、突破性研究,提出原创性、时代性的理论观点和独到见解。
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编的《创新之城——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一书,积极从实践中总结真知,在成都通过产业生态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培育新经济新动能,深化五项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提升资源配置能力的生动改革发展实践中,总结经验,自觉进行理论创新。完整展示了成都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产业生态圈引领经济组织方式转变,以产业功能区重塑城市经济地理,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积极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的发展模式。
成都市商务局主编的《开放之城——建设国际门户枢纽》一书,立足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战略构想,从突破开放区位制约、破除开放通道瓶颈、补齐开放功能短板、构建产业开放生态、营造开放平台优势五个维度,立体展示成都由区域中心城市迈向国家中心城市,并以开放创新为新时代发展的最大变量和最强动能,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腹地和国际大循环的门户枢纽的全过程及其创新实践。
聚焦绿色发展 创新特色学科体系
成都社科界牢牢把握城市发展主线,始终聚焦成都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实践,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领域,跨学科进行综合性、立体化研究,注重系统性,突出专业性,逐步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公园城市学科体系。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牵头编撰的《公园之城——从“首提地”到“示范区”》一书,聚焦成都近五年来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到“示范区”的责任担当与历史使命,将理论探索和创新示范相结合,在成都全方位探索以绿色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新模式,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城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增长,市民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和活力韧性进一步彰显的具体实践中,总结成都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生态引领城市发展;人本核心,建设市民生活的幸福家园;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创新城市发展动力;强调城市文化凝聚,建设人类文明恒久载体的公园城市内在机理。
赓续历史文脉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李白诗云:“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成都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美誉,是拥有4500多年文明史、2300余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社科界厚植历史优势,在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梳理天府文化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以广阔的学术视野,在古今的交融中,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对成都以“三城三都”为抓手,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生动实践进行深入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等撰写的《文化之城——九天开出一成都》一书,结合历史与当下两个维度,对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文化实践的宝贵经验、创新做法进行生动展示和系统总结。从文化记忆、文化风貌、文化精神、文化氛围、文化创意、“文化+”融合等七个方面系统阐释成都自古蜀以来波澜壮阔的文化发展成就和经验。把握历史、承袭文脉、以史为鉴,萃取成都文化之精髓,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提供深厚的城市文化蕴藉;洞悉世界城市发展大势,遵循城市文化发展规律,笃定成都以文化人、以文化城的坚定决心,以天府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能经济、催生科技、美化社会、丰富生态,以文化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将文化凝聚为过去、现在、未来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实现城市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者:冯婵 张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