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艺术理想永不落幕

    ——专家学者研讨任鸣的戏剧精神与作品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晋荣 谢云开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3日 16版)

        任鸣 资料图片

        《香山之夜》海报 资料图片

        《阮玲玉》海报 资料图片

        《名优之死》海报 资料图片

        《寻找春柳社》海报 资料图片

      2022年6月19日,国家一级导演、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任鸣逝世。从27岁做导演起,任鸣致力于本土化的艺术探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努力打造戏剧精品。在他35年的艺术人生中共导演了90多部戏剧,其中,在北京人艺导演的占了50多部。《北京大爷》《阮玲玉》《日出》《第一次亲密接触》《古玩》《足球俱乐部》《哗变》《等待戈多》《北街南院》《合同婚姻》《油漆未干》《我爱桃花》《全家福》《香山之夜》……这一系列优秀话剧中,有些已经成为久演不衰的精品。他虽然人已离去,但艺术精神永不落幕。

      日前,在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戏剧家协会、《新剧本》杂志承办的“戏剧就是回故乡”——任鸣导演艺术研讨会上,十余位戏剧评论家、学者以及和任鸣导演合作过的编剧、演员追思任鸣,探讨其导演艺术。

    1.他是“人艺风格”的传承人

      2021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剧目《香山之夜》,该剧别出心裁地利用舞台的假定性,让剧中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以“超时空心灵对话”的方式,来展现1949年4月23日晚解放军强渡长江、解放南京这一重要的历史关头。以史实为内容基础的虚实结合,大胆跳进跳出的戏剧结构,舞台上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激烈的语言、思想和理想信念的交锋,均为观众展现了一部不同以往,充满戏剧浪漫诗性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一时掀起观剧热潮。

      提出这一大胆构想,赋予已被多次诠释过的革命历史事件以新切入点、新意的,正是《香山之夜》的导演,时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导演任鸣。

      今年6月,北京人艺70周年院庆,首都剧场轮番上演经典保留剧目,70年斐然华章中,有1987年加入北京人艺,2014年出任北京人艺院长的任鸣的功勋章。在院庆网络直播中,任鸣谈到,非凡的艺术家们都是对生活认识最深刻、剖析最深刻的,他寄语年轻人在前人基础上更加重视生活,体验生活,了解生活。

      “下生活”,正是北京人艺从建立之初就确认并沿袭至今的创作传统。院庆刚结束后不久,任鸣就因病去世。他离开的第二天,北京人艺经典剧目《阮玲玉》在首都剧场上演,这也是任鸣的代表作之一。

      “谈到北京人艺,就要谈到任鸣,谈到任鸣,又要谈到北京人艺。”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教授刘伟认为:“作为一个作品多达96部的导演创作实践者,他遵守了北京人艺为人民服务的准则。他继承和发扬了、展现和拓展了北京人艺的演剧学派,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品格和追求。”

      北京剧协副主席杨乾武进一步指出:“只有认识到北京人艺演剧传统在我们当代中国戏剧的地位,包括历史的、现实的地位,尤其是当下的地位,尤其是面对当前高度市场化、商业化、多元化竞争交融的戏剧文化生态去看北京人艺的地位,就能领会任鸣的贡献。”

      而作出这一贡献的关键,则在于在文化多元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把握住一个剧院守正和创新的关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说:“作为院长和剧院艺术委员会主任,任鸣坚持既要接力上演经典保留剧目,也要演出高水准、原创性艺术精品;既要表现关乎人民情感、民族命运的当代生活,也要表现具有前瞻性、探索性、实验性的新题材。在艺术创作上,他坚持‘双百方针’,多元并举,培根铸魂,而当代话剧的根与魂,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北京人艺具有人格魅力,这是在具体的每个人艺人身上体现出的整体的人艺魅力。在聚合人艺魅力的时候,任鸣是星光灿烂的。这是我所谈到的任鸣。”刘伟说。

    2.他是演员星光的聚集者

      如何聚合人艺人的“星光”?任鸣有自己的坚持,在他的理论著作《导演的思想》中,他提道:“导演不要有自我表现欲,生怕观众看不见自己的才华和想法,生怕观众不知道导演的存在。导演要死在演员身上,而不要让演员死在导演身上。”

      “他把导演的工作当作一面帮助和提升演员塑造角色能力的镜子,把创造角色的自信心传递给演员”,《文艺报》新闻部主任徐健指出,除了“镜子说”,任鸣在导演过程中反复提及“教练与运动员的关系”:要让演员同运动员一样,取得“佳绩”,赢得一场漂亮的“比赛”,以其个人魅力给观众带来观赏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导演不仅要认识演员自身的创造优势,而且要调动演员的激情,使其发挥出自己塑造角色的能力。

      在这样的导演思想下,任鸣坚持“一戏一格”。宋宝珍说:“他导演过很多京味儿话剧,在《北京大爷》《北街南院》《古玩》《金鱼池》中,他表现北京人的精气神,那种源自文化积淀的定力和局气,也反映他们在时代生活的变化中所面临的有悲有喜的遭际。在导演现代派情感戏《情痴》时,他把道具减到最少,一张床、一盏灯、一个啤酒桶、一把椅子,但是却极力突出艺术表现空间。他将网红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搬上话剧舞台,从文本入手加入了许多声光渲染、心理外化、蒙太奇手段,创造简单、轻松、纯洁、充满诗意的虚拟世界。”

      徐健指出,30多年来,任鸣把勤奋与智慧全部投入了戏剧舞台上,把对人生、现实、历史与未来的想象、憧憬都融入到了戏剧中,体现在了一群群个性鲜明的演员所塑造的无数个出彩的、耀眼的人物身上。把舞台的精彩留给表演,让导演的创造润物细无声般地融入表演中,让鲜活的、典型的形象“创造思想”,让观众带着思想、情感与艺术的回味离开剧场,如戏剧家黄维钧在《坚守与发展——对导演任鸣的印象》一文中所说:“这正是最高乘、优秀的导演风范。”

    3.他用艺术引领人生方向  

      任鸣曾说:“戏剧照亮了我的人生,使我的精神有了寄托,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自从我明白我这一生有了戏剧,我将靠戏剧来度过自己的一生,我就没有了空虚、无聊、麻木和彷徨。”

      在徐健与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教授胡薇合著的《“故乡”的风景——任鸣导演艺术论》中曾写道:“这种对北京人艺的发自内心的爱,对戏剧艺术难以割舍的痴情,延伸至任鸣创作、生活、社会活动等的方方面面,而这种对戏剧事业的执着和对导演艺术孜孜不倦、苦行僧式的钻研,也让任鸣成为新时期以来话剧舞台上独具光彩的‘这一个’。”

      在这样的热爱里,“任鸣一辈子都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任鸣同事、国家一级演员冯远征语);“他传承了北京人艺的京味戏剧”(杨乾武语);“他敏锐地把握住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讲述着普通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情趣,以及他们遇到的生活甘苦,延展着他所创作的新京味儿戏剧的内核”(刘伟语);“任鸣力图在当代的戏剧舞台上,以民族化为基础,在完成现代精神表达的同时,兼容东方的美学精神、戏剧思想、哲学思想和表现手段,从而呈现更具东方文化精髓的舞台表现风格。”(胡薇语)

      “台上台下都是乡亲,戏剧就是回故乡。”1990年,刚刚而立之年的任鸣参与排演《哈姆雷特》时,在节目单上写道。

      故乡是人类生命的重要归宿与依托,是人的情感所系,游子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撑与终极目的。徐健说:“在任鸣的心中,戏剧就是他念念不忘的精神故乡,是他的情感所系和灵魂归宿。”

      (本报记者 李晋荣 谢云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