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28日 星期三

    精心“诊断”,为农田开具减灾处方

    讲述人:四川省简阳市平武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业科农技人员 伍贤惠

    作者: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28日 07版)

      【一线讲述·农技专家】 

      水稻亩产500公斤,玉米亩产320公斤……尽管今年简阳遭遇了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农作物产量受到一定影响,可我们和村民一起采用节水抗旱措施,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秋粮丰收答卷。

      今年7月下旬以来,持续干旱给秋粮生产带来严峻挑战。为了抓住抗灾救灾窗口期,我和同事们时刻绷紧一根弦,包村联户、蹲点包片,帮助农户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做好田间管理,确保补救技术落地见效。

      在我包联的进化社区,7组种植户曾见能找到我,说他今年种植的1.53亩水稻旱情严重,田里都干出了裂缝。走访后,我摸清了进化社区的受灾情况,立即向镇上报告,镇上协调从鸡公山灌区引水到镇里的水库、蓄水池,再通过提灌方式将水引到种植户的田间地头。镇上还全面排查检修了提灌站、滴灌等农田灌溉设施,为的就是让“血脉畅通”、庄稼解渴。

      面对极端天气,既要抗大灾、又要减小灾。我们及时分析灾情发展趋势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制定了农技服务工作计划,向种植户编印发放“明白纸”、技术手册、挂图等,做好灾情预警。对于经营大户、集体经济技术骨干、农民合作社、种植农户,则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和培训。

      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我们开出了不同的减灾“处方”。对于受持续干旱影响较大的,我们用多种方式浇灌保苗水,尽最大努力扩大灌溉面积;对无灌溉条件的旱作地块采取中耕、高培土等措施,增加土壤蓄水量,减少田间水分蒸发;对受旱较轻的土块,采取喷施抗旱保水剂等措施,提升作物抗旱能力。同时,我们还积极做好抗防病虫害技术的推广应用,最大限度挖掘未受灾作物的单产潜力。

      为了大地的丰收、农民的笑脸,我们时刻在行动。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任爽、赵秋丽、冯帆、胡晓军、王洋、禹爱华、李晓东、周洪双、王胜昔、张士英、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芦猛、李庆林、熊珵、刘小琴、周红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