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26日 星期一

    到生活中打捞最鲜活的素材

    ——《国家温度》的当代书写与时代意义

    作者:焦素娥 蒋正一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26日 11版)

        《国家温度》 蒋巍著 作家出版社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贫困,自古以来便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消除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是全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在中国漫长且波折的发展进程中,始终伴随着全民族同贫困的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以宏大而精密的顶层设计和刻不容缓的坚定决心,领导和指挥了一场前无古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老作家蒋巍把身心沉入到人民之中,深度参与、生动记录,为时代放歌。作者以现场考察的方式描绘脱贫攻坚火热一线,以全局视野倾情书写中国现实故事,感受全国多地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作为、表现和精神,并以饱满的热情对扶贫脱困现状进行梳理、记录和呈现,在感动与震撼中,感受生命的鲜活、人民的力量、时代的脉搏和国家的温度。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面对这个彪炳史册的人类减贫奇迹,作家蒋巍2019年10月从北京出发,用十个月时间,先后辗转五省七地,进行了普遍而深入的田野调查,先后到达了陕西省榆林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和和田市、贵州省铜仁市、上海帮扶地区、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和哈尔滨市,深入诸多县、乡、村,翻山越岭,进村入户,走近全国数百位扶贫干部、驻村干部、结对干部和村民的人生与命运,采写了大量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目睹了众多艰难困苦的脱贫实践,完成了3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温度》。作品一经出版,便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并一举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国家温度》没有宏大的叙说,有的只是作者走进时代、走进生活、走进人生的原生态叙事。作者站在决胜脱贫攻坚的火热一线,用心倾听泪目的过去、感受暖心的现在、汇总巨变的脚步,通过对历史、世界、国家、制度、文化的观察与比较,在饥寒与暖饱、草房与新居、泥路与大道的变化中,在崇高与大爱、乐观与坚毅、舍己与无私的选择中,亲历、见证、书写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广泛、最具实效的民生工程,用对生活的本真发现与生动书写,记录和描绘了扶贫所带来的家国巨变,为中国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小康这一伟大进程,留下了一份极具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备忘录。

      报告文学这一被称为“文学轻骑兵”的重要文体,面对决战脱贫、旧貌换新颜的伟大事业,找到了自己的发力点,及时而准确地反映当前最为重要和鲜明的时代主题,既是责任也是使命。同许多聚焦一地一人脱贫攻坚故事的报告文学相区别,蒋巍的《国家温度》以全局视野在广阔范围内对全国多地扶贫脱困情形进行倾情书写。作者用温暖且自豪的笔触,以大量客观详备的生动事实,叙述和展现了各地扶贫干部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真诚细腻地传达出来,成为中国“脱贫攻坚备忘录”。正如作者所言:“好多读者说报告文学不好看,因为经常只有报告没有文学。我不是拿着宣传材料堆砌改写出来的,而是走村入户,到扶贫第一线去打捞最鲜活的故事素材。”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国家温度》中,感人肺腑的事迹不胜枚举。把“为了家乡、为了乡亲,啥都值得!”当口头禅的村支书高鹏程;双腿瘫痪,大胆自主创业,主动摘掉贫困户帽子的村民刘建贵;把青春和退休生活全部献给新疆,在阿日希村安家的扶贫小队长李鹏;在战争中断了双腿,坚持翻山越岭帮扶八个山区贫困村,卖房子筹建茶场助力扶贫攻坚的退伍军人王明礼;抛家舍业,在新疆、西藏轮番一住三年,把曾经一所破烂落后的中学改造成高考升学率连续三年达到100%,本科率达到94%以上,重点本科率突破60%的名校的上海教育学博士傅欣团队;创造自己“第三青春”,年年报名“银龄行动”,先后赴疆八次让患者重见光明的退休医生刘红娣;合起来工作半个世纪,先解决傻子屯“治病治愚治穷”问题,再带领全村“致富致美致强”的两任书记许振忠、王喜林等等,一个个英雄阔步而来,充满了真诚、真实、真切的温度。这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温度,是举国上下万众一心脱贫攻坚的温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温度,是国家的温度。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为党和国家事业劈波斩浪、行稳致远鼓与呼,为中国人民战胜困难、创造历史鼓与呼。在《国家温度》中,新疆和田安迪尔乡经过三年扶贫,家家搬进新居,地上墙上炕上全铺了花毯;在黑龙江佳木斯市桦川县,住房、医疗、教育“三保障”在三年内全面落实,“生锈的东北”重现光辉;众多扶贫干部的艰辛与努力,是全国280万扶贫干部奔赴战场倾力奉献的缩影。作者在走进和书写这段历史时由衷地感叹:“历史的进程再雄伟,也是靠人推的。”在中国脱贫攻坚征程上,仁人志士们的事迹、令人动容的故事一本书远不能囊括,只有无数脱贫干部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铸就脱贫攻坚这场人民战争在2020年如期获得全面性的、决定性的胜利。

      在《国家温度》中,作者无数次的抵达、采访、书写和思考一再验证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决战贫困的决心和成果让世界瞩目。可以说,中国的脱贫攻坚不仅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也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样本、贡献了中国力量,表现出了中国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的大国担当。未来已来,我们正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而奋斗,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历史已经证明,中华大地的欣欣向荣,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是党领导全体人民推动和创造的,也是任何人无法改变和阻挡的。中国的温度将继续涌往偏乡僻野、涌向村村户户、涌入人民的心中。

      (作者:焦素娥,系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教授;蒋正一,系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