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随笔】
居民通过新媒体展示自己居住的城市之美,是近两年颇受关注的传播现象。秋天是“晒图”的最佳时节,许多网友晒出了他们居住的城市美图。一些自媒体作品生动展示城市的自然美、细节美和人文美,赢得了许多网友的留言点赞和接力转发。很多人主动加入拍摄身边的“小美好”,有些作品甚至成为总浏览量上亿人次的“现象级传播”产品。探究“大美城市”的传播之道,可以管窥其中蕴含的内在逻辑。
契合城市建设由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各个城市以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为目标,瞄准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加速推进老旧城区改造和城市有机更新。在“留、改、拆、增”过程中,下足绣花功夫,保留老城的格局和肌理,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特色风貌,优化基础设施、公共资源布局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现代城市功能,构建便民生活圈。这些城市有机更新的成果,成为居民可知可感的“身边的风景”。
彰显“人民城市”,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人民性。“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明确城市属于人民、城市发展为了人民、城市治理依靠人民。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工作居住环境和城市发展前景更加关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和有机更新坚持以共建为根本动力,以共治为重要方式,以共享为最终目的,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贯彻落实到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和生产、生活、生态各方面。一批见证了时代变迁的“老地标”,成了追寻城市发展脉络的“记忆之美”;一批点石成金的“新网红”,成了感受城市活力的“新潮之美”;一批变“废”为宝的“微改造”,成了城市治理的“创新之美”。
这些随处可见、无处不在的城市之美,提升了服务效能、宜居魅力和生活品质,增强了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居民亲身参与和体验为基础,讲出了“大美城市”的“小故事、大道理”。如今年四、五月间推出的“大美重庆·就在家门口”全媒体系列报道,以具体的场景和生动的细节,反映近年来重庆城市更新的成效和成就,引发了很多受众的共鸣和跟进。其他城市的类似举措,同样也引发了社会积极关注和群众热情参与。
街巷步道、体育公园、坡坎崖和口袋公园,城市提升的“见缝插针”、城市改造的绣花功夫和“微雕刻”,使“大美城市”的大场景大背景和家门口的“小美好”相融相成、相得益彰。报道呈现的城市细节、场景和故事,彰显了居民参与“人民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的广泛性、“人民城市”服务体系和发展前景的延展性。“大美城市”是微视角的宏大叙事,其传播逻辑是对近年来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的认可,对城市未来充满期待。公众都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当好所在城市的“形象大使”,这是“大美城市”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根源。
(作者:杨姝,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