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为我们有效应对疫情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科学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
新冠肺炎疫情是最近一个世纪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冲击最严重的传染病疫情,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前所未见的复杂局面和严峻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基于中国实际,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领导全国人民迎难而上、沉着应对,激发全社会共克时艰的强大动能。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2020年新年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党中央实施集中统一领导,明确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周密部署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调动全国力量支援武汉市和湖北省抗击疫情。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召开21次会议研究决策,带领全国人民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因时因势调整策略,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2020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针对疫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断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逐步接近常态化运行。2022年以来,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根据病毒变异和传播特点优化防控措施,提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
全力推动复工复产达产,畅通经济社会循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2020年以来,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围绕复工复产所涉及的企业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等迫切需求,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有针对性地精准施策,打通堵点、连接断点,推动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复产达产。有序推动复商复市,把因疫情冻结、抑制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促进经济社会尽快从疫情冲击中走出来。
积极运用宏观政策工具,有力支撑“六稳”“六保”工作。疫情导致供给中断和需求坍塌同时发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宏观政策重在逆周期调节,节奏和力度要能够对冲疫情影响,防止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防止短期冲击演变成趋势性变化。2020年,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调高赤字率0.8个百分点至3.6%,发行1万亿元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6万亿元;实施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创新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2020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2019年。2022年3月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影响,加快政府债券发行和财政支出进度,上半年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已达4.65万亿元,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新一轮减税降费举措;货币政策靠前发力,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回升至11.4%和10.8%,有力地支持了经济企稳回升。
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把保障基本民生作为底线。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制定实施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减免国有房产租金等一系列普惠性纾困惠企政策。对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业、民航业等特困行业,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防止因疫致贫或返贫。
尤为宝贵的是,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长远眼光和战略视野。面对疫情带来的大量紧迫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践出发,研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完善城市化战略、调整优化科技投入和产出结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涉及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若干重大问题,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些重大战略部署,在有效应对疫情冲击的同时,保障了中国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的正确道路前进。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面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共同取得重大成效,交出了一份人民认可、世界瞩目的答卷。
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2020年初疫情暴发后,我国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形成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此后,多次快速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2022年上半年,又经受住武汉保卫战以来最为严峻的防控考验,打赢大上海保卫战。
我国新冠肺炎感染率和死亡率保持全球最低水平。2022年6月底,中国内地新冠肺炎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25675例,死亡5226例。同期,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5.4亿例,死亡633万例,中外疫情防控成效形成鲜明对比。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2019年的77.3岁稳步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而有的国家则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人均预期寿命下降。
我国经济发展全球领先。2020年,全球经济陷入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和平时期最严重的衰退,而我们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实现V形反弹,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划设的高收入国家门槛。2022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受到疫情和国际形势等因素超预期冲击,经济运行波动较大,一季度增长4.8%,二季度克服疫情严重冲击实现了0.4%的正增长,6月份主要指标全面回升,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在全球高通胀情况下保持了物价总体稳定,在日元、欧元兑美元汇率跌至20多年低点的情况下,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
疫情下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公共卫生、社会发展等领域短板加快补齐。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困难家庭就业帮扶成效明显。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克服疫情影响,在2020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2021年达到6.8亿吨,2022年夏粮再获丰收。不断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保供稳价有力有效,市场供应充裕,价格基本稳定。
为世界抗击疫情和保障生产生活作出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证明,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我国在应对疫情过程中发挥产业优势,成为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在满足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为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大量疫情防控物资。2020年,中国出口口罩2242亿只,相当于为中国以外每个人提供近40个口罩,出口防护服23.1亿件,呼吸机27.1万台,2021年向全球提供疫苗20亿剂次,有力支援了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抗疫行动。充分发挥率先复工复产和产业门类齐全优势,积极组织重要生产生活物资出口,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巨大贡献。
坚决把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到位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在高位,病毒不断变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内外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面对重大风险挑战,全党全国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是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我们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要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使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当前,要加强对病毒变异特征的研究,持续加强疫苗、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加快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疫苗接种。落实好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
二是统筹疫情防控和宏观政策调节。疫情对经济形成了反复冲击,必须因应形势变化做好宏观政策调节,尽可能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22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强调,争取今年我国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为此,宏观政策要在扩内需上积极发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加快落实已出台的政策,实施好退税减税降费等,打通连接微观主体的“最后一公里”。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的信贷支持。发挥有效投资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使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抓住重点商品、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采取有效措施扩大消费,恢复消费场景,扩大居民生活和消费半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统筹疫情防控和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造成严峻挑战,稳定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要把重要产业链供应链不阻断上升为疫情防控的硬任务,切实保障国家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正常运转,为企业人员国内国际交往提供畅通通道。要持续稳链固链、补链强链,加强重大核心技术攻关、重大装备首台(套)应用、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攻关。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抓住中外产业合作机遇,建立更具韧性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进一步改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吸引各类企业在国内不同地区市场化布局。
四是统筹疫情防控和守住安全底线。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相互叠加,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粮食、能源、金融等安全面临重大挑战,我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上升,要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党中央早在2013年、2014年就曾分别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国家粮食安全、国家能源安全问题。在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把粮食、能源等初级产品保障作为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做了专门阐述和部署。当前,要夯实粮食稳产增产基础,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形成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等资源勘探开发。要坚持节约优先,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要坚持互利共赢,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在高水平开放中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要及时化解地方中小银行等风险隐患,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五是统筹疫情防控和保障改善民生。疫情对民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民生保障必须更为细致、更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调研时再次强调,防疫工作要力求精准、力求方便群众。当前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切实促进青年人就业。要组织实施好以工代赈,有效增加农民工、脱贫人口务工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尽快就业。要努力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着力保障好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体的民生,确保老百姓看病等不受影响。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中央财办理论学习中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