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28日 星期日

    在言志抒怀中探寻中国文脉

    作者:张鹏禹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28日 12版)

      胡竹峰的散文集《惜字亭下》(湖南文艺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看书名,即有古意。古人有敬惜字纸的传统,使用过的纸张不可随意丢弃,拿到惜字亭,付之火中,那些凝结了先人智慧的文字,不论隶书、行书、草书,还是工整的蝇头小楷、孩童习书的歪扭字迹,都在烟尘缭绕中,一起回到仓颉的怀抱。其中自有一种敬畏,而做文章最需敬畏。站在惜字亭下,胡竹峰回望遥远的过去,反观当下的生活,将山川草木、乡野闲趣、水墨丹青等落诸笔端,其中有对自然万物、生死命运、传统习俗的敬畏,更有对中国文章的敬畏。

      《惜字亭下》分为五辑。写古物,老画、旧书、古环、铜印等是打开时光隧道的钥匙,作者以此为引子,在与古人的对话中谴兴抒怀;写乡野,花草风露、四时荣枯,尽显作家的格物功夫,而放牛、访竹、斗羊、对月等人与自然的互动,则溢满作家的生命体验;写饮食,品百味、搜野菜、嗅茶香,百般滋味如人生;写行旅,山川行胜,大江大河,锦绣风光,看风景,看到的亦是人生;写戏曲,基于历史背景与徽州民俗诉说观戏体验,勾画出活泼的民间生活世界。

      《惜字亭下》意脉贯通,一气呵成。且看《云深》一文,作者从宋元古画里的云起首,云白印红,说旧时朱砂颜色好,红得有体温。画里旧时烟云未散,四时云景不同,而古人素有“集云”传统。作者亦曾访云,深秋到山里,体会过《寻隐者不遇》的况味,但名为观云,实则观的是心情,观的是人生况味:“人生无非两种境地,如江河洋洋归于大海,海上生明月,静而阔,浩渺一片。又或者缘溪而行,上到深林白云间,山色空蒙中。”

      我尤爱书中的短章,多是不足千字的小品。短文自有短文的妙处。短文章有古意,古人惜墨如金,太史公春秋笔法,一字便有微言大义。这本集子里的文章长短相宜,相映成趣,穿插排布,令人读之清爽。譬如《玲珑》用小文章写小文章的好:“小文章意思在小巧玲珑,有庭院氛围;洋洋洒洒的宏阔长文章,没有这种风味。”作者继而发出感慨,文章玲珑就好。做文章贵在有味。乏味的东西,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从一些篇什看,作者好似一个只读古人书的迂夫子,其实书中的生活情趣与烟火升腾,也在表明这是一部世间书。《地气》在春秋代序中,走入田野和山林,不乏童心。《悬天》讲藏地异域风情激活作者神经,与友人的宴饮之乐释放了沉重的肉身。文心本来就需要生活滋养,胡竹峰不过是多了些古人之心罢了。换个角度想,散文不唯是真情实感的艺术,更是虚实相生的艺术。胡竹峰古书读了几十年,其中的百代风华渗入生活,构思行文中也便有如在目前之感,写出来的东西就不唯“实感”而偏向“虚感”了。“虚感”不是虚假,而是“真情”的另一种产物。有时候,情愈真,登山情满于山,观海意溢于海,所见“眼中之竹”便难再“实”了。因此,若拘泥于作者在某时某刻是否真想到古人哪件事,那便是不解风情。胡竹峰的言志抒怀,也是在建构一个探寻中国文脉的写作者形象,他的创作实践,是一种寻找——寻找一种恰切的方式,将文脉延续中捡拾出的璎珞形诸文字。在这种寻找中,胡竹峰有鲜明的文体自觉。中国精神、文言传统、雅正白话是他孜孜以求的“好文章”。这种“好文章”还要学古而不泥古,生机勃勃,如他所说:“生机是文章第一要义。”

      (作者:张鹏禹,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