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6日 星期二

    减掉的是负担 提升的是质量

    作者:陈 源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6日 14版)

      这一年,我们减了校内学生的作业,减了课外学科培训的繁重任务,也“捡”回了学生的幸福童年,“捡”起了老师们的思考和教学的改革。学期结束,学生收获了知识的增长,也收获了对未来学习生活的动力和期望。

    向教研要方向

      我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着力于贯通培养。而随着“双减”的到来,幼小衔接、小初衔接的内容和形式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老师们在协同教研中,大胆发表自己的建议,分析如今小学语文课堂中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大家普遍认为,小学生要提高阅读速度,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否则,面临中高考的大阅读题量,学生无从适应。对这些心中有数后,我们的教研就着重思考如何做到课堂结构科学化,如何实现知识系统化。在智慧的火花碰撞中,小初教师协同教研显现出它独有的作用。

    向课堂要质量

      课后学习时间的缩减,必然要求课堂更高效。

      在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一课中,我一改从前老师讲授为主的文言文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试读课文,感受这篇文言文和现代文的不同之处。当学生读音和停顿有误,我也不轻易打断,而是在读完后让同学们进行评价和纠错。我还给出问题:你读出了哪些信息?学生纷纷找到文中的依据,有的是直接从文本中提取了杨氏之子姓氏年龄特点等信息,有的则从文中推论出杨氏之子家庭条件等信息。整个初读课文的环节,几乎都是学生主动开动脑筋积极在参与。

      之后,我又抛出一个大问题:默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杨氏之子“聪慧”?再一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考。最后学生找到的依据不仅限于文中突出的“应声答曰”“未闻”等方面,甚至还有“为设果”等细节部分。最后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辨,不仅从文字中了解到古代儿童的生活,更深深感受到他们的智慧,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从而进一步产生文化认同和自信。一节课结束,各种形式的读,背诵,字词的理解,文章的立意,学生全部掌握到位。学生纷纷欢呼:好喜欢上语文课!优质高效的课堂,才能真正解放学生的思维和心灵。

    向作业要效果

      在学校组织的科组长会议中,各位组长都提到了一点:学科和生活实际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因此,重视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让语文回到生活中,便成了我设计作业的重要标准。比如在设计基础性作业时,我会给出学生熟悉的语言环境,在语境中认字解词;在设计拓展性作业时,我会以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训练。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涉及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在进行本单元作业设计时,我会选取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如玩具店购物,地铁乘坐,美食制作等,让学生有兴趣地阅读,主动地思考,愉快地答题,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对语文兴趣变浓,深切感受到,原来语文能教会他们这么多生活的常识。如此,不但夯实了语文基础,还提升了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作者:陈 源,系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语文科组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