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6日 星期二

    文化创新赋能美好生活

    ——来自首届北京文化论坛的声音

    作者:本报记者 韩业庭 张景华 董 城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6日 04版)

      文化看似无形,实则有序。文化的力量就在于“百姓日用而不知”。如何让无处不在的文化在生活中可感知、被人懂、为人用,进而赋能美好生活?7月25日上午,首届北京文化论坛开幕。在开幕式暨主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王巍、作家梁晓声、北京市东城区委书记孙新军、抖音集团首席执行官张楠、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安来顺等,围绕“推动文化创新 赋能美好生活”主题开启圆桌对话。

      从事了40多年考古工作的王巍感觉到,最近几年年轻人对考古工作越来越感兴趣。考古工作者一方面要继续开展考古发掘等基础工作,另一方面也应加大对文物等文化遗产及时准确解读的力度,让人们及时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要拓宽考古成果的利用途径,让考古成果成为惠及民生、泽及地方、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源泉。

      为了在现代社会传承文化遗产,王巍曾亲自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介绍三星堆考古的成果,吸引了数亿网友观看。他认为,在这方面可以进行更多尝试,比如可以利用纪录片、舞台艺术作品等形式,让文物等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在梁晓声看来,文学艺术能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而阅读是体现文学教化作用的重要方式。他建议年轻人尽量多读书,“不读书就没有发言权”。他希望下一代在成长过程中,家里有书架,并希望孩子们能看到爸爸妈妈读书的姿态,这样才能将好的家风和好的传统代代传承下去。

      用文化点亮美好生活,就要留住乡愁和文脉。孙新军介绍,近些年北京市东城区一直在努力构建“文在城中、以文化城、文城一体”的整体城市意象,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使历史文脉与文化创意相得益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新期待,全面扮靓城市文明底色。为了给市民留下乡愁、给城市留下文脉,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东城区全面叫停大拆大建,有效防止城市因建设太多高楼大厦而文化基因变异。与此同时,北京市东城区加快推进老城复兴,为老城“织补”“去锈”,整治后的胡同修旧如旧,其肌理、底色、气质得以保存,老房、老树、老乡、老理儿不变,但现代功能隐含其中,实现了文化与人、空间、产业融合共生。

      记录美好生活一直是抖音的重要宗旨。除了记录美好生活,抖音还持续将传统文化内容“送”到观众面前。张楠介绍,今年6月,在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下,抖音直播联合中国文促会戏曲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大戏看北京 云端演出周”活动。短短10天时间,共邀请12家演出机构通过抖音展播了《霸王别姬》《牡丹亭》《西厢记》《状元媒》等79个剧目81场演出,累计吸引超过9067万人次线上看大戏。值得一提的是,抖音平台上国家级非遗项目相关视频播放总数达3726亿,获赞总数为94亿,抖音视频已覆盖99.74%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大量非遗传承人通过抖音短视频,让非遗产品火了起来,让古老技艺活了起来,也让自己的日子好了起来。

      博物馆既是城乡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也是美好生活的载体,更是人们心灵可以依托的精神家园。北京拥有204家博物馆,是世界上拥有博物馆资源最多的城市之一,甚至可以说北京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座大博物馆。目前,北京中轴线申遗正在稳步推进,北京也在打造“博物馆之城”。安来顺表示,世界上任何国家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都需要整合政府、社会、企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他建议北京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汇集各界智慧,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从而为“博物馆之城”建设激发出更大活力。

      (本报记者 韩业庭 张景华 董 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