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0日 星期三

    为油田装上“脑、眼、手”

    讲述人:新疆油田公司数据公司物联网中心三级工程师 赵春雪

    作者: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0日 07版)

      【一线讲述】 

      石油是大自然经过上亿年地质运动馈赠给人类的“黑色黄金”,只有通过勘探开发,这些埋藏地底的宝贝才能重见天日。在哪儿打井,打几口井,打多深,都要依靠数据决策。

      在位于新疆油田的中国石油数据中心(克拉玛依)生产调度指挥大厅,大屏上,实时显示着油田开采量、钻井状态、生产动态等信息。30年来,新疆油田数字化“云梯”建设,引领着产业的迭代升级和数字化转型。

      新疆油田坐落于准噶尔盆地,纵横千里,开采区域多在沙漠腹地,勘探开发生产信息获取困难。为了让油井探得准、采得出,老一辈信息工程专家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把油田装在计算机里”。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自1993年开始,他们白天深入沙漠现场,晚上研究技术资料,拉开了新疆油田数字化建设序幕。历时10年,新疆油田将所有档案资料整理入库,实现档案资料电子化,彻底解决了科研人员获取资料难的问题,油田数字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到2008年,28个专业、80年的生产历史数据全部入库,建成了4.3万个数据采集点及覆盖13万平方公里油区的计算机网络。2010年,中国第一个数字油田全面建成,油田真的被“装进”了计算机里。

      成绩面前,大家又在问:这样难道就够了吗?不,不够,我们还要给油田装上“脑、眼、手”,实现油田的智能化。

      智能油田怎样建设?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分析与应用等前沿技术映入我们眼帘。

      物联网技术是油田智能化的基础手段。但如何找出一条既保证质量又降低建设成本的路子呢?我们研究了国内外20余家油田、40余家企业的技术资料,实地调研了7家单位,确定了低成本油气生产物联网新型建设思路,单井建设成本降幅超50%。在随后两年的试点实验及推广建设中,大家把油区当成了家,让2万多口油井装上“千里眼、顺风耳”,实现了自动感知,生产设备状态在生产指挥中心集中管理。

      2018年,中国石油数据中心(克拉玛依)的投用,使油田智能化发展“如虎添翼”。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与油田生产业务结合,油气大数据分析平台、含485项模块的大型综合智能应用构架全部落地。我们打破了多格式轻量化模型解析与整合的技术瓶颈,实现了覆盖站场内外设备管线的全范围高精度建模,打造了克拉美丽气田、81号原油处理站等8座数字孪生工厂。

      智能技术就像一张看不见的网,控制着油田生产各个环节,在勘探开发、安全环保、提质增效等各个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风雨三十载,新疆油田黑色黄金的智能化变迁之路还在前行,新时代的石油人将继续努力,为油田装上智能引擎,助力油田高质量发展。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李晓、李慧、陆健、马跃华、吴春燕、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杜克成、李则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