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
7月1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在银川举行“中国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主题是“感恩奋进新征程·建设美丽新宁夏”。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梁言顺、自治区主席张雨浦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梁言顺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宁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有关情况。他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赴宁夏考察,激励宁夏人民阔步向前,指引宁夏各项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十年,是宁夏发展量质齐升最快的十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十年,也是全区人民得实惠最多的十年。
发展“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十年来,宁夏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实现新跨越,把发展作为最大的任务,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高于全国年均增速0.5个百分点,用十年时间跨过2000亿、3000亿、4000亿3个千亿元大关,人均GDP翻了近一番。
宁夏大抓科技创新,R&D投入强度十年翻了一番,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迈入全国二类创新地区,“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的“宁夏模式”在全国推广。过去冒黑烟、排臭水的“傻大黑粗”型产业转变为绿色低碳高效的“窈窕淑女”型产业,一批具有成长潜力、发展活力的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产业的“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赋予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使命任务。
宁夏连续召开7次推进会,渐次推进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基础设施、改革创新、项目建设等重点任务,清洁能源、新型材料、葡萄酒等重点产业集约发展。目前,先行区建设“势”已起、“力”在聚。
未来,宁夏将重点抓好保障黄河安澜、保护修复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弘扬黄河文化5个方面工作,以先行区建设的深入实践,书写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宁夏答卷。
翻越脱贫路上的“六盘山”
过去这十年,宁夏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一鼓作气、尽锐出战,“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彻底甩掉绝对贫困的“帽子”。80.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水电路讯都进入脱贫群众家中,人人享有优质便捷的教科文卫服务。
宁夏探索易地搬迁扶贫模式,累计有123万贫困群众从“穷山沟”搬到“米粮川”,写出了一系列感人的“山海情”故事,探索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张雨浦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全面脱贫之后,宁夏将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在“农业强”上争做样板,利用5年时间,以做强做优“六特”农业产业为重点,形成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成“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走好农业产业振兴之路;在“农村美”上争做样板,以“乡村建设行动”为载体,着力实施综合服务设施、农房质量安全、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环境整治等一批重大工程,全面打造“塞上乡村乐园”;在“农民富”上争做样板,实施好农民收入提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和村集体经济振兴行动等,确保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城镇居民、脱贫群众收入增长高于农村居民,走好全区农民致富之路。
“塞上江南”越来越美了
十年来,宁夏山川焕颜,大地重生。
过去随处可见的“秃头山”变成了硕果累累的“花果山”,曾经无人问津的贫瘠区变成了游人络绎不绝的风景区,雪豹、鸽子鱼、沙冬青等绝迹已久的珍稀野生动植物也重现山河,宁夏重塑了“给心灵放个假”的好山好水好风光。
十年来,宁夏大抓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决整治黄河“四乱”和腾格里沙漠污染、星海湖生态环境问题,污染防治按下“快捷键”,绿色发展步入“快车道”,森林覆盖率从11.9%提高到16.9%,地级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连续6年保持在80%以上,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进Ⅱ类出。
今后5年,宁夏将以“黄河大保护”为主线,深入实施贺兰山、六盘山、罗山“三山修复”以及“四尘”同治、“五水”共治、“六废”联治,统筹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筑牢祖国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改革开放积势蓄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以“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精神,推动经济改革积厚成势、科技改革多点突破、文化改革提速增效、政法改革纵深推进、社会改革释放红利、“四权”改革开题破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8812项改革事项完成率达98%,改革进入了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
宁夏聚焦开放不足的短板,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成功举办5届中阿博览会和首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获批建设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国际经贸拓展到169个国家和地区。宁夏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携手发展的“关系网”越织越密,逐步从开放腹地走向开放前沿。
梁言顺表示,宁夏将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团结奋斗、真抓实干,进一步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壮丽篇章。
(本报记者 王建宏 张文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