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17日 星期日

    让更多人看到海南热带雨林

    作者:姜恩宇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17日 11版)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罕见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圆鼻巨蜥的幼崽。

        远眺五指山热带雨林深处。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海南长臂猿一家。

        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正在飞奔的雄性海南坡鹿。

        为适应多雨气候,雨林中的许多植物都生长着便于排水的滴水叶尖。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黄猄蚁组成“蚁链”拉动树叶筑巢。

      1988年海南建省时,我从新华社青海分社调到海南分社任摄影记者。青藏高原和热带海岛在地理地貌、动植物资源等方面有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使我对这里充满好奇。1990年,国家环保局在海南召开环境保护建设现场会,我也第一次来到霸王岭、尖峰岭、大田等自然保护区采访。隔年,我再次来到大田保护区,在这里住了20余天,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海南坡鹿进行了全面报道。

      海南岛的热带雨林分布广泛、类型丰富,是中国热带雨林的缩影。为了使更多人看到这片美丽的雨林,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30多年来,我每年都要进入雨林工作两三个月,住帐篷、吃干粮、跋山涉水,用照片把海南热带雨林展示给世界。

      热带雨林中的万千物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但评价一处雨林的生物多样性丰富与否却有一定之规,比如是否存在旗舰物种就是一个重要指标。海南长臂猿、圆鼻巨蜥等物种就属于海南热带雨林的旗舰物种。而这些物种是否存在,只靠写文章是不行的,必须“有图有真相”。

      从1997年开始,我每年到霸王岭保护区寻找拍摄海南长臂猿三到四次,保护区山高谷深、林木参天,每次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直到2003年,我才第一次拍摄到海南长臂猿的清晰照片。

      拍摄圆鼻巨蜥的过程也有同样的困难。圆鼻巨蜥以动物腐肉和蛇、蛙、小蜥蜴等为食,是雨林生物链的重要一环。在多年的采访中,我常听到年纪稍大的林业工作者说“过去时常可以看到”,但始终连一张照片也没拍到。2008年6月,我正在文昌采访,忽然接到鹦哥岭保护区的电话,他们发现了圆鼻巨蜥一窝5只幼崽。我第一时间赶到鹦哥岭,这才拍摄到满意的照片。海南是一座岛,圆鼻巨蜥不可能渡海而来,这些照片证明了海南热带雨林中确有这一珍稀物种存活,而且还在自然繁殖。

      众多珍贵的动植物组成了海南热带雨林复杂的生态系统,而这一系统正是海南岛生态环境的核心。2021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名列其中。此后,霸王岭、五指山、鹦哥岭等自然保护区全部纳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岛中南部的五指山市考察调研时指出,海南要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对热带雨林实行严格保护,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丰硕成果。

      国家与社会的关注、重视,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用相机记录海南热带雨林的机会。这是一名摄影记者的职责和使命,也是我最为自豪的事情。

      (姜恩宇 撰文\摄影 作者系新华社高级记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