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16日 星期六

    注意,牙膏也会过敏

    作者:魏攀 何汶秀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16日 07版)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牙膏是口腔卫生产品的一种,使用牙膏有效地刷牙对于维持口腔卫生、改善牙齿和牙龈健康至关重要。牙膏已成为现代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有数据显示,每百万人每年消耗牙膏约620~800吨。牙膏的成分复杂多样,但一般可分为香味剂、赋形剂和功能性/治疗性成分三大类,其中常见香味剂包括薄荷、留兰香、肉桂等,常见功能性成分包括氟化物、氯己定、锌化合物/锌盐和锡化合物等。而随着更多功能性牙膏产品的不断上市,牙膏成分中的香味剂和功能性成分的种类不断扩展,其安全性也引起各国监管部门的重视。各国对牙膏市场管理的法规不同,在美国,牙膏被认为有治疗作用,由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管理。美国牙科协会(ADA)在牙膏安全性验证方面起重要作用,如一些氟化物牙膏和脱敏牙膏等上市前必须通过安全性验证。在我国,2021年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牙膏备案资料规范》(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规范牙膏安全性监管,要求牙膏产品按照国家药监部门规定进行产品备案后,方可上市销售或进口。

      牙膏引起的不良反应以接触性过敏最为常见,女性多于男性。在口腔科门诊工作中,我们发现因牙膏过敏就诊的患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以笔者所在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为例,仅在2021年就诊的牙膏过敏患者就多达200余例。以往报道牙膏中最常见的过敏原是香味剂,包括薄荷醇、留兰香、肉桂以及其他未指定的香料。但随着功能性牙膏产品种类逐渐增多、成分不断扩展,其中功能性成分过敏的案例也有增多趋势,我们曾在临床接诊并报道多例锡化合物过敏的病例。目前,牙膏中已鉴定出约30种过敏原,这些成分存在于绝大多数牙膏产品中。

      牙膏过敏所导致的接触性口炎常表现为唇、颊、舌、牙龈等部位黏膜的片状充血、红斑、黏膜溃疡、剥脱或肿胀。患者常因持续不同时间的黏膜疼痛、麻涩感、肿胀感等症状而就诊,症状持续时间长则数月,短则数日,常在进食或刷牙时加重。在出现症状前均有更换新牙膏的情况,在停用可疑的牙膏后症状即可缓解,如果重新使用这种牙膏就会重新出现类似的症状。此外,牙膏过敏的诊断和过敏成分的确定可通过斑贴试验进行。将含有可疑过敏成分的溶液或软膏置于斑试器内,贴在患者背部,3~5天后由医生进行结果判读,当特定化学物质的部位出现瘙痒、发红、轻度肿胀和起泡时,即可确认检测呈阳性,从而判断是否对某种成分过敏,以及过敏的程度如何,是一种准确、安全、简便的检查方法。

      一旦出现可疑牙膏过敏的症状,建议第一时间停用可疑过敏的牙膏,换用普通的含氟牙膏或儿童牙膏,并携带可疑过敏牙膏到专业科室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治疗。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局部用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等,具体治疗方案要遵从医嘱。治疗期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或烫食硬食等局部刺激,一般来说1~2周即可缓解和愈合。

      总之,牙膏过敏的情况日益常见,确定牙膏的过敏原并在今后尽量避免使用含有该成分的牙膏产品是避免类似症状再次发生的唯一方法。

      (作者:魏攀、何汶秀,分别系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博士研究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