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15日 星期五

    秦巴山间的那座小城

    作者:杜荣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15日 15版)

      离开家乡几十年了,身处繁华的京城,心却牵挂着秦巴山间那座寂静的小城。

      小城北依秦岭,南屏巴山,紧邻汉江河畔,面积很小,南北东西均2公里,骑自行车绕城一周仅30分钟。据《汉书·地理志》等古籍记载,战国秦惠文王时期设置小城,筑城之初希望城池坚固,因而县城自设置以来一直叫城固,已有2300多年历史。钟楼北边古朴的老街、历经岁月侵蚀的商铺门板、油光的立柱、斑驳的墙皮,述说着岁月的沧桑。

      小城四季葱茏。春季几场雨后,绿色就成了主色调。渐渐地,旱地里冬眠的虫子拱出来了,水田里的螺蛳蠕动得更欢畅了。县城周边的池塘以及紧邻县城的汉江河滩地,觅食后的朱鹮或悠闲地踱步,或径直飞回树林里拣拾树枝筑巢,为繁殖后代做准备。夏秋两季,雨水丰沛,草木疯长。秋季,田野上油菜苗绿意盎然,山坡上阔叶乔木和杂灌、油松等针叶树混生,色彩斑斓,生机无限。

      小城西边不远处是张骞墓园,气势宏伟。小时候常听大人讲述故乡先贤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惊心动魄。张骞出使西域,两次被胡人捉住,威逼利诱,都没有动摇他的初心。张骞被关押十几年后,终得机会逃脱,继续执行出使任务。

      抗日战争时期,西北联大在城固办学,有三处校址,两处在县城,一处在县城西南12公里我们镇的古路坝。联大在城固办学7年多,张伯声、黎锦熙、许寿裳等400多名教授在此传承中华文化,开拓中国现代科技,先后有1632名毕业生走出城固,为振兴中华民族做出了贡献。我在乡村读完初中后到县城继续求学,母校一中的校园里有一座砖木结构的四合院二层小楼,那便是西北联大法商学院旧址。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穿越秦岭,在城固县小河街戚家大院召开了部分师以上干部大会,确定了今后军事指挥机制和战略转移方向。而后,部队兵分两路继续向南转移。徐向前率领先头部队在升仙村与敌人展开激战,之后渡过汉江,在衡家大院召开党团会议。瞻仰红四方面军小河口会议遗址、升仙村战斗遗址,以及汉江沙河营、柳林渡口、衡家大院,不禁心生对先烈的敬仰之情。

      离开家乡30多年了,每次回老家,我都要在县城停留,品尝家乡美食,再看看县城的变化。县城原先纵横的5条大街,如今已扩为10条,县域经济蓬勃发展。曾经凋敝空落的乡村,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返乡,利用互联网和无人机等科技手段从事农业生产。身处秦巴山地的老百姓已摆脱了贫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家乡的兴盛是我心底多年的企盼,因为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那里是我的根。如今,我从北京乘坐复兴号列车,7个小时即可到达家乡。这座小城的点滴变化,正是时代的缩影。

      思念小城,祝福小城。

      (杜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