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丝路,合浦始发。千年古郡,珠还合浦。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曾来到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铁山港公用码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海具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底蕴,我们现在要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
5年来,北海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把“文化北海”建设作为一项铸魂工程常抓不懈,让“丝路古港”焕发新活力,推动文化内涵与城市品质实现交相辉映。
近日,光明日报调研组一行走进北海,探访千年古港的“前世今生”,探寻古港换新颜的“时代密码”。
①千年丝路古港的“前世今生”
北海合浦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据《汉书·地理志》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这是史籍对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最早记载。
2000多年前,北海合浦港千帆竞发、舟楫往来、商贾云集,载满货物的商船从这里出发,前往东南亚直至西亚的沿海国家和城市,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辉煌的印记。
“合浦港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一是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二是有发达的水路运输,三是特产资源丰富,四是当时属于岭南的政治经济中心。”北海市海丝申遗办公室副主任梁彦敏说。合浦港位于北部湾的中枢位置,西靠今越南北部,东邻雷州半岛的徐闻、海康,东南侧有海南岛,经琼州海峡与广东省的湛江、阳江、广州及香港、澳门相通,海上交通畅达。从陆域来说,合浦在中国南疆,其直接经济腹地包括今广西及广东西部广大地区,间接腹地则远至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等。此外,四通八达的驿道可驰车跑马,2003年在合浦汉墓发掘出土的铜马车可见一斑。
步入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东汉青绿釉波斯陶壶、汉罗马玻璃碗、西汉榄形缠花球形金串饰、东汉胡人俑陶座灯……一件件异域风情的精美文物映入眼帘,让人沉浸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之中。驻足沉思,合浦作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对外贸易交往、文化交流的繁荣盛景,穿越历史长河呈现眼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时,肯定了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展出文物的特色。他强调,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如今,与合浦同处北部湾的北部湾港,重现当年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辉煌。北部湾港已进入中国十大港口行列,开通了联通9个省的铁路班列,郑州、武汉和长沙东线,西安、重庆和贵阳中线,兰州、成都和昆明西线三条线路从北部湾港出海。北部湾港规划2030年集装箱吞吐量规模达2000万箱。
夏日漫步北海街巷,风光旖旎,海风阵阵,碧绿的桐花树迎着海风摇曳。从首港古堡到合浦始发港,从烟楼渔村到红林白鹭海岸,从亲子沙滩到海丝风情文化岛,这些融合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滨海风情、千年汉韵的现代景观景点,述说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古老故事,仿佛让游人在历史与现实中来回穿梭,“文化北海”的历史味、文化味越来越浓。
②让城市的“根”和“魂”活起来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参观了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览。他详细了解文物的年代、特点、来源,询问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有关情况,说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一座自信的城市,永远彰显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千年历史积淀的丝路古港,如何让“根”和“魂”活起来?
“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做好文化讲解和展览,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文化研究和传承,更好地完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馆长廉世明说,2017年4月至今,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逾百万人次,开展社会宣教和研学活动200场次,接待未成年人27万人次。
灿若星河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有源之水”,滋养中华民族绵延不绝。合浦作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点,拥有目前我国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好的汉代墓葬群。作为遗址类博物馆,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以收藏、研究、修复、陈列合浦汉墓出土文物为主,藏品丰富,历史悠久。
文物保护,任重道远。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北海市政府联合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形成“三级联动”工作机制,聘请国内14名专家学者作为学术顾问,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国内权威学术机构合作,加入海丝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增强文物保护的技术力量支撑。
2017年以来,北海市投入2.6亿元,实施合浦汉墓群等31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对1300多件海上丝绸之路文物进行认定,开展《合浦汉墓综合研究》等14个课题研究,举办相关学术研讨会,出版《合浦海丝研究系列》1.6万册。合浦汉墓群、大浪古城遗址和草鞋村遗址3处进入“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预备名单遗产点,北海成为2022年海丝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联席会议举办城市。
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正门不远处,矗立一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文昌塔。文昌塔周边都是古汉墓,当地政府划定文昌塔周边50亩范围为重点保护区域,对古汉墓采取封土回填加固、排水整治、周围环境整治等措施。
“这些古汉墓已得到稳妥保护,成了游客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古汉墓不仅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也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副馆长林娟说。
合浦汉墓群集中分布着汉代墓葬村土堆近2000座,范围南北长13公里,东西宽6公里。由于鲜明的文化价值,合浦汉墓群入选国家“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合浦汉墓群与汉城遗址(含草鞋村遗址、大浪古城遗址)列入“十四五”时期国家大遗址项目,合浦汉墓群与汉城考古遗址公园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近年来,北海市先后颁布实施《北海市合浦汉墓群保护条例》《北海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等,完成了《北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合浦汉墓群保护总体规划》等一批总体规划或专项规划,使文物保护有章可循。合浦县出台了《关于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开展维护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的工作,文化底蕴在深度挖掘中越见深厚。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建设不要‘千馆一面’”……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北海以此契机,加快博物馆建设。2021年,总投资4.3亿元的北海博物馆落成,填补了北海没有综合性市级博物馆的空白。与此同时,贝雕博物馆、南珠博物馆、汉晟古兵器博物馆等相继建成,成为人们了解北海文化的一扇扇窗口。
“为擦亮‘丝路古港’品牌,我们还将打造一批特色博物馆。”北海市旅游文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才能说,到2028年,北海市各类博物馆总数将达100家左右,形成主体多元、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馆体系。
③推动海丝文化从“走出去”到“传开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如何在“一带一路”实践中探索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实现路径?北海围绕古丝绸之路深挖海丝文化特色,推动海丝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海丝文化从“走出去”到“传开来”。
帆影苍茫,舟楫相望;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千百年来,这条海上丝绸之路航线,成为中外贸易往来的大动脉、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各国人民共同谱写了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
“今天的北海和以往不一样了。在这里不仅能体验到别样的滨海风光,更能感受到丝路文化与东盟文化的碰撞交流,这座城市的内涵更丰富了。”来自东北的游客姜女士说。
北海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在面向东盟开放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漫步北海街头小巷,不时可以看到越南鸡肉粉店、马来西亚榴莲店、泰国餐厅等店铺,东盟国家的各种元素和符号扑面而来,北海与东盟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日益深化。
2021年,北海市开展“春暖花开·遇见北海”城市推介系列活动,前往成都、太原等地,“走出去”宣介北海历史文化、文旅发展、宜居城市建设、营商环境建设等。同时,举办“文化北海”建设活动周,集中展示“文化北海”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为“文化北海”建设把脉建言。
“这些活动的举办,提升了整个北海的文化品位。同时挖掘了北海历史文化传统,让更多的人、更多的文化在北海集中交流,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广西文联一级巡视员、副主席韦苏文说。
北海还通过整合海洋文化资源、建立海洋文化创新平台,推进海洋文化从“走出去”到“传开来”,打造独具魅力的海洋文化品牌。
2019年9月3日,“一带一路·北海遇见北海”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在比利时的西弗兰德大学布鲁日校区拉开帷幕,在当地政商文化界引起不小的轰动。西弗兰德大学冯浩烈博士说,布鲁日与中国北海市是历史上两个海航历史悠久的城市,相信布鲁日能够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增进比中互惠合作。
“一带一路·北海遇见北海”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已持续开展多年,先后赴俄罗斯、日本、希腊、韩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传播“丝路古港 潮美北海”的城市品牌,搭建起新时代海丝文化传播新桥梁。
为落实“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再添新助力,北海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强与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主动对接RCEP,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共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平台,成为国内外旅游往来和投资合作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提升了北海在中外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中的战略地位。
④发展文旅产业 打造“向海经济”
五十里碧波银滩、百年南洋古街、千年珍珠文化、万年风情涠洲岛……文化旅游是北海的支柱产业,如何让文旅融合“火”起来?北海凭借得天独厚的滨海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把发展文旅产业作为打造“向海经济”的重大战略。
近年来,北海市通过实施“文化北海建设工程”,培育独特的文化竞争力和生命力,不断厚植北海历史文化底蕴,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走出了一条政策推动、品牌引领、项目支撑、多元融合的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之路。
华灯初上,廉州湾畔矗立着一座座汉代风格与异域风格并存的建筑。一名身着汉服的“说书人”手执摇扇,用清脆的声音讲古唱词,游客纷纷聚拢围观,《海丝首港·水与火之歌》剧情在此徐徐展开。身穿古代服饰的商家、渔民、水手,以及装扮奇各异的各国商人穿梭街头,游客置身其间,仿佛穿越千年。
“海丝首港”是北海打造的重大文旅项目之一。这个总投资39亿元,融合海丝历史、滨海风情、千年汉韵的现代景区,述说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古老故事,打造了集海丝文化体验、全景交互式演艺、休闲旅游度假、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多元化旅游目的地。
“景区一期建成后,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自治区级夜间特色消费集聚区,填补了广西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的空白,开启了北海夜间旅游新热潮。2021年第四季度,景区接待游客约8万人次,实现夜间旅游消费收入2080万元。”海丝首港景区宣传负责人许承荣说,古丝路文化在此焕发出新活力,为北海弘扬海丝文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谱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北海发挥海洋资源和海丝文化优势,打造“丝路古港”城市名片,高位推进历史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千亿元文旅产业发展工程,引进和开工总投资超2000亿元的文旅项目,全面建成银基文旅、海丝首港、高德古镇、白龙珍珠城等一批文旅重大项目,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形成文旅百花齐放新格局。
据统计,2021年北海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45亿元,增速为27.7%。2021年北海市接待国内游客5124万人次,同比增长24.38%;实现旅游消费666.92亿元,同比增长29.68%。
⑤城市发展如何避免“千城一面”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彰显城市建设的文化内涵以避免“千城一面”?北海市以“文化北海”建设为契机,深入挖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厚植城市建设的“根”和“魂”,走出一条文化内涵与城市品质交相辉映的发展新路,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推动古今融合,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海丝文化保护传承,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传承发展,必须始终不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厚植历史文化之基,与时俱进推动文化推陈出新。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推动中外融合,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互鉴。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北海市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合作的历史见证,也是新时代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北海市对外交流合作的实践证明,传承海丝文化激活了新时代文化交流合作的澎湃动力,对推动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启示。要坚持走向海之路,向海图强,促进陆海联动向海通、促进产业集聚向海兴、促进碧海蓝湾向海美。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助力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积极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推动文产融合,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促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得益彰,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振兴,让文化产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手抓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让民众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进程中收获文化获得感、文化自豪感。要坚持满足文化需求与增进人民精神相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文化需求上的“急忧愁盼”等问题,建设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正能量文化体系,以人民精神力量的增强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调研组成员: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胡建华,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何颖、研究室主任陆鹏、研究室副主任吕勇,本报记者周仕兴、王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