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13日 星期三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跨界协同 一生一案 创新培育乡村振兴本土人才

    作者:史明清 傅爱斌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13日 10版)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湖南省长沙市隆平高科技园核心区,作为国家首批“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和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牢记职教初心,践行“为国育才、强农兴农”的使命与担当。以“无界兴学、跨界协同”为理念,与区域内隆平高科、新五丰等三千余家企业对接,构建覆盖全省农业千亿产业的“种、养、加、机、贸”专业集群,打造跨界育人共同体,建立田间课堂,采取专通结合、一生一案、思政立心的方法,探索出一条“跨界协同,一生一案”的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培养新路径。

    无界兴学,建立协同“育农人”平台

      当地政府引导成立湖南省农业职业院校办学指导委员会,出台《关于推进农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指导意见》,引导全省涉农单位参与专业办学。

      学校积极建立多类型产教融合平台。牵头组建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中国农业装备职教集团等产学研联盟;与隆平高科、天心牧业、中联重机、京东等组建4个产业学院;与沅陵、溆浦等县签订17个校地合作协议,与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基地,形成政行校企研协同育人共同体。

      学校积极搭建网格化的田间课堂。由政府专员、行业领军人才、产业岗位专家、职教名师等组成专家团队;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产业导师等组成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由农村劳模、“土专家”“田秀才”、红色领航员、辅导员等组成导师团队,多措并举,引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乡间,实现精准耕读。

    专通结合,夯实学生“懂农业”知识

      对接岗位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学校瞄准生物种业、农业智能装备、农业大数据等高端产业,专家团队引领专业集群建设,按照三产融合、德才兼备、专通结合原则,精准对接职业岗位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模块化课程体系,使农业人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与现代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精准匹配。

      学校开设《大国三农》《农学基础》《农业物联网》3门“三农”通识模块化课程,并将其列入专业集群公选课。此举使农业人才的“三农”通识知识和能力培养与现代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相匹配。

    一生一案,增强学生“精农技”能力

      学校实施一生一案,培养学生个性专长。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师生共同制定个性培养方案,瞄准一个技术,选定技术方向,田间地头精磨现代农技;参与一个项目,选择特色项目课程,组队参与项目学习;跟读一个导师,提供研发创新机会,实现一生一专长个性发展。

      学校实行三个对接,创建项目课程库。对接“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等乡村振兴特色项目,以产业分类为主,融合经营管理、资源保护、乡风建设,创建课程资源库,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学生通过课程考核获得学分,学分被记入“学分银行”。

    思政立心,厚植学生“爱农村”情怀

      学校深挖农业课程思政元素,将其融入课堂内外,事稼穑,达礼义,通过导师团队引领,实施“三式”教育、弘扬“三传”文化、强化“两赛”活动,培育学生爱农职业志趣。

      实施“三式”教育。学校以田间课堂为载体,带领学生体验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以项目课程实践为纽带,浸润劳模精神和农耕文化;以毕业设计为触点,触发学生沉浸于乡村振兴事业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思考,通过体验式、浸润式、沉浸式的 “三式”思政教育,激发学生从事“三农”事业的内在动力。

      弘扬“三传”文化。依托田间课堂,农村劳模、“土专家”“田秀才”、红色领航员、辅导员言传身教,学校开展传承“修业文化”、传播“袁隆平品质”、传讲“三农故事”的“三传”文化活动,营造学生服务“三农”氛围,坚定服务“三农”的使命担当。

      强化“两赛”活动。学校依托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参加国、省、校三级技术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挖掘“两赛”育人元素融入专业教学,赛教融合,内化“三农”知识,增强“三农”情怀。 (史明清 傅爱斌)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