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13日 星期三

    绿美弥勒 山水田城

    作者:本报记者 张勇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13日 10版)

      【走进县城看发展】

      从昆明石林往滇南方向,一路可见喀斯特地貌风景,穿过茫茫石山之后,便是富饶美丽的弥勒坝子,一座绿意盎然、湖水荡漾、溪河环绕的县城展现在眼前,这便是“国家园林县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

      “我们10多个老年人去年就从重庆来弥勒避暑。”70多岁的重庆退休职工余长生笑呵呵地对记者说,他在弥勒市区红河水乡小镇的湖边兴致勃勃地“甩龙”,一条彩虹般的布龙舞得上下翻飞。

      石漠化地区的弥勒城,却似一个水城。10多年前,弥勒兴建了第一个公园庆来公园,以弥勒籍著名数学家熊庆来的名字命名,并将城西的一片荷花池塘扩建改造成碧波荡漾的大型人工湖,与附近温泉景区共同组成湖泉生态园。

      “湖泉生态园是弥勒构筑山水园林城市的起步工程,提升了弥勒的城市品位,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这是给人耳目一新的示范工程,此后又打造出红河水乡等人工湖,城区景观水域面积达4000亩,形成了做活水文章建设新城市的发展思路。”弥勒市住建局党委副书记卢明芝说。

      弥勒城边的甸溪河是弥勒的母亲河,后来因疏于治理,泥沙沉积,上游河道成为宽度不到两米的水沟,河水浑浊,岸边垃圾遍地。近年来,经过改造,上游已脱胎换骨,变成8.3公里长的湿地公园,10多米宽的河道,两岸绿树成荫,荷花盛开。

      “改造后的甸溪河变美了,每天傍晚有二三万市民来河边休闲散步,十分热闹,带动了沿岸村庄发展草莓、玫瑰等观光农业。”甸溪河湿地公园职工王彦菲说。

      近几年来,弥勒市加快公园城市建设,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全面落实河长制,把绿色生态融入城市建设各领域,全市大小河湖近百个,特色温泉21处,涵养山水田城城市风貌,打造现代田园城市。城市周边的一个个特色小镇已成为引领弥勒城市更新的新引擎,成为弥勒全域旅游的新亮点。

      弥勒城南有一个被艺术改变的小镇。这里原是东风国营农场,曾经有上千名知青在这里奉献青春。数年前,弥勒籍艺术家罗旭立足红土、红砖等原始素材,创作出万花筒、半朵云等精美原创艺术建筑,吸引了游客,也吸引了更多的艺术家和企业参与打造“东风韵”文化艺术小镇。城堡式的农垦纪念馆、巨石般的国际艺术交流中心,漫山遍野的观赏花卉,倒映在湖中,美不胜收。云南省首届大学生合唱节等40余场文化艺术活动在这里举办。

      如今,弥勒市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拥有10个旅游景区,“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500万人次。今年1至5月,接待旅游人数366万余人次。

      (本报记者 张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