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12日 星期二

    【中国好手艺㊴】贺州瑶绣

    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 李素芳

    作者:本报记者 周仕兴 王瑾雯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12日 01版)

      【中国好手艺㊴】

      瑶绣,是我们瑶族服饰最出彩的部分,用作头饰、袖饰、襟饰、腰饰,处处见巧心。

      以前,在我们广西贺州,瑶家姑娘的嫁衣都是自己亲手绣。种棉、纺线、织布、染色、剪裁、刺绣、成衣,这全套手艺,都由制作婚服习得。瑶话常说“女孩不会绣花,找不到郎家”,可见刺绣在瑶胞生活中有多重要。

      贺州瑶绣以红、绿、黄、白、黑五色丝线为料,用黑、蓝、白布打底。瑶乡的山水景物,经绣娘巧手,化为千奇百态的花纹图案。与其他绣种不同,瑶绣是在中心处下针,从里往外绣;又以“反面绣”为特色,从布料反面下针,在绣品正面呈现图案,要求极精细,一旦出错,便前功尽弃。

      绣娘刺绣,没有现成的图案,如果有,也是刻在绣娘脑子里。对于有语言没文字的瑶胞来说,瑶绣同瑶歌一样,是记录历史文化的载体,每一个图案,都蕴含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种绣法,都有一个神秘的传说。

      从小在母亲身边耳濡目染,我对瑶绣手艺熟稔于心。贺州瑶绣虽有两千多年历史,但因绣娘大多是“关门绣花”,所以“养在深闺人未识”。2004年,我到杭州打工,看到苏绣的兴盛,很受震动,便决定回乡创业,要让瑶绣这非遗文化大树上的枝丫,重新开出万千花。

      这些年,在政府扶持下,我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一系列精美实用的产品。2016年,我创作的《瑶族盘王印章》《年年有鱼》2种刺绣图案作品,还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用于商务笔记本的封面装饰。

      (本报记者周仕兴、王瑾雯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