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11日 星期一

    辩证把握推动“双碳”工作的“四对关系”

    作者:魏一鸣 刘新刚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11日 06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具有系统性、统筹性、全局性、整体性,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意蕴,是我国推动“双碳”工作的根本遵循。

    辩证把握发展和减排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我们必须坚持辩证观念,动态地认识和把握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在人类历史上,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减排还不是一个问题,人类面临的只有发展问题。在第二个阶段,发展和减排的关系体现为一种对抗性关系,减排会阻碍发展。在第三个阶段,发展和减排的关系体现为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类已到了不减排就无法更好发展的地步,减排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人类也到了有能力解决发展和减排矛盾的历史阶段。

      中国不仅有意愿,而且有能力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积累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奠定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涉碳诉求开始转变,低碳生活成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发展与减排的关系在我国正从对抗性阶段走向辩证统一阶段,两者的目标更为趋同,这必然要求将“发展”与“减排”统一起来,在发展中实现减排,以减排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氢能、光伏太阳能、核能、锂钠电池等新能源技术日新月异,我国应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期,通过能源生产、加工、运输等一系列领域重大技术变革和技术融合,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方式,更好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当然,我国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和制造业国家,也是最大的化石能源消耗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化石能源仍将是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撑。这就意味着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搞“运动式减排”。

    辩证把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历来是我们党把握战略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实现“双碳”目标,必须树立辩证系统观念,观大局、谋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增强全国一盘棋意识,加强政策措施的衔接协调,确保形成合力;又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研究确定各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双碳’行动方案,不搞齐步走、‘一刀切’”。这一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空间的辩证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逻辑主导的世界体系,全球社会发展空间体现为一种“中心—半外围—外围”的空间不平等关系。碳排放空间的不平等就是这种社会发展空间不平等的表现,而且碳排放空间还表现出更为丰富的辩证特性:一方面,二氧化碳是一种可以在地球空间广泛弥散,并且可以稳定存在的自然公共品,任何地区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都是全球性的;另一方面,在地球空间内,增减碳的相关主体与承担碳损益的相关主体不一致。排碳的收益归排碳者所有,危害却需要全球共担;减排成本由减排相关主体承担,收益归全球所有。

      就我国的碳排放空间而言,由于各地区在资源禀赋、产业分工、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碳排放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总体来看,我国兼有先发国家和后发国家的碳排放特点。虽然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但东部一些地区面临的发展和减排的关系问题与全球先发国家处境类似,而西部一些地区面临的发展和减排的关系问题则与全球后发国家处境类似。分地区看,我国碳排放总量最大的前五名省份合计占全国碳排放总量超过30%;而碳排放总量最小的后五名省份合计排放量占比仅不足5%。分行业看,工业耗能占到全社会能耗总额的60%,高耗能工业占工业能耗的70%以上。

      基于以上碳排放的空间分布特性,我们在推进“双碳”工作时,绝不能“一刀切”,要考虑到各地区的现实情况,坚持辩证统观念,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辩证把握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要放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推进解决“双碳”工作,必须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处理好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统筹好发展与减排工作,以渐进的量变推动实现“双碳”工作的质变。

      发展和减排的长远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但两者的短期目标存在阶段性矛盾,短期激进减排必然导致经济发展放缓。从能源结构看,我国的能源禀赋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而新能源装机和供给能力还不匹配,因此煤炭为主的化石燃料在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生产生活供能的主要原料。从经济结构看,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工业全产业链的国家,工业产值份额仍然较高,受到20世纪末以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的影响,高能耗、高污染工业生产部门比重高于发达国家。随着碳约束的收紧,减排的经济成本将会迅速提高。因此,在短期内,实现“双碳”目标对经济稳定增长形成较大压力。但从长期来看,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变革、整体收入水平的提升,减排政策实施的成本反倒会随之下降,预计到2035年前后,我国对减排的承受能力反倒会更强,到时候的政策空间也会更大。

      因此,基于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我们在推进“双碳”工作时,必须坚持辩证观念,把握好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

    辩证把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两手发力,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建立健全‘双碳’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最根本的是加强党对“双碳”工作的领导,用高质量党建推动“双碳”工作高质量发展。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以新的增长点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能动性和积极作用,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另一方面,以价格机制倒逼企业变革生产技术,改善经营方式,选择高效、低耗的生产方式。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强调政府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作用。如果放任资本在化石能源等领域野蛮生长、无序扩张,必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影响,必须把握资本行为规律及其治理规律,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范和引导资本重点投向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领域,形成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双碳”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魏一鸣、刘新刚,分别系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