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琳先生的书画,个人风格强烈,艺术内容丰富,人文修养深厚。不仅显现着巨大的原创精神,同时俊逸从容,远去俗尘,望之而令人生净、静、境之感。
净。中国艺术,溯源于中国文化,循循求净是其根本。
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黄河,绵延万里,波澜壮阔。曲折的长途中,淘汰了污浊,筛除了废物,灌溉了土地,养育了生命。中国艺术正是在这一求净的文化过程中不断完善。文如其人,字品如人品,作品正是艺术家品质的反映。
我们看金文,隶书等秦汉之前文字,虽古拙浑厚,却肃穆净洁;我们看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愈有涂改,其净愈显纸上;而以乱头粗服著称的徐渭,以宿墨闻名的黄质,其成画之楮,散出的却是净雅,谁可望尘而及?渐江之净,一尘不染,石涛之净又藏于淋漓酣畅之中;文徵明净在功夫,仇实父净之细韧;李唐的《万壑松风》、荆浩的《匡庐图》,土、石、松、云浑然天成,而其妙者,又恰在一尘而不染也。
细赏永琳先生书画,净洁与古贤一脉相承。其草书一扫脏、乱、燥、歪之风,还草书之真面,其隶书远离清人板滞,直入汉魏朴纯,所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良可谓也。其画,由明清入宋元,笔净,墨净,山净,水净,观之令人起冰、玉之思也。
永琳先生能净如此,乃其心净也。
静。我与永琳先生相识二十余年,可谓熟甚,我以为,其最动人处就是静,不敢说这是与生俱来,但由内而外则显而易见。这种自然而然的静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他的作品中。我们欣赏永琳先生的作品,无论书、画、诗、文,静都贯乎终始。这在当下浮躁、忙乱的艺术环境中,显得尤为另类,当然更弥足珍贵。妙在这种静不是呆板,更不程式,这静,类静极而动之禅、孤崖壁立之松,这静中藏着力量、藏着变化、藏着灵动、飘逸与悠扬。其山水、草书自不必说,即其楷、隶、行诸体,亦不丝毫逊也。古人说:“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这神采从何而来,余以为,从静中来也。愈静,神采愈彰;愈静,神采愈灿烂。
永琳先生得之也。
境。中国书画虽千变万化,但归而结之,无外雅、俗,雅、俗一显,境界自分。
古代的大画家,都极精书法,所以以书入画既是常理,亦是通途。以书入画的核心是锤炼笔法、锤炼一画的魅力。笔法是书法的根本,也是中国画的根本,故石涛有一画之说,然真得一画者又何其难哉!如果你不是真懂书法的笔法,而要以书入画,那一定也是妄谈。书法入画,行之于方法,显之乎意韵,不谙此中玄妙,画是难入高境的。
永琳先生,乃真知书法笔法之大家,其字,转寓婉通,折藏顿挫,笔笔提按,处处虚实,故其书画,笔墨之继,悉纯正之脉也。观其所作,自是脱俗纯厚之境。
外者,永琳先生饱读壮游,学养深含,擅属诗文,胸中涵菁蓄萃,陈“兵”百万,化之笔墨之中,其境又更高一层也。
笔墨当随时代。
永琳先生居于时代前沿,随时代自不必言,而其逆于时流的净、静、境,则又早已走在了时代的前面,这是令人敬佩的。
(作者:周祥林,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