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9日 星期六

    【中国好手艺㊲】魏氏砖雕

    讲述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卜文俊

    作者:本报记者 张文攀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9日 01版)

      【中国好手艺

      古人说:“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凡有古建筑处,总能见到砖雕身影。砖雕,是藏在建筑里的文化印记。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凤岭乡于河村,由晚清匠人创立的魏氏砖雕,传承已120年,当地人俗称“硬花活”。

      魏氏砖雕有软雕和硬雕两种,分属窑前雕、窑后雕,制作工序大同小异。硬雕因烧制后再塑形,最见功夫,仅硬刻这一环节,就有打磨、构图、雕刻、细磨等多道工序,用到的工具数十种。刻刀在青砖上游走,留下或深或浅、或笔直或曲蜿的线条,拂去屑末,山水花卉、龙纹脊兽、人物形象跃然其上。细磨以后,会透出意想不到的精致细腻、气韵灵动。

      让青砖成为艺术品的过程,融进了阴刻、阳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等多种技法,往往穿插进行。12厘米厚的砖,最深的要雕6厘米,一花一叶都要错落有致、线条流畅。力道把握很关键,稍不慎,动物的胡须、花的瓣、草的根茎就会裂纹或崩碎。遇到大件硬雕,得根据定制尺寸,将多块青砖打磨拼接,再逐一雕刻,没有硬功夫可拿不下来。

      艺术传承,既要遵循古法技艺,又需不断创新突破。我是魏氏砖雕第四代传承人,师承岳父魏世祥。我用棉花替代动物毛发,解决了砖块烧制中开裂和配料短缺难题,又将雕刻内容从“纹龙脊兽”等几种,拓展到梅、兰、竹等百余种艺术形象。

      有了工艺创新,又有现代化设备加持,传统魏氏砖雕有了旺盛的生命力,新产品增加到三百多种。

      (本报记者张文攀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