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7日 星期四

    以“一体两翼”打造世界一流高校智库

    作者:严金明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7日 07版)

      【畅议“十四五”时期智库建设④】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着眼改革发展聚智聚力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近日印发的《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智库,为推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提供支撑。

      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对于广大高校智库来说,实现《规划》提出的这一目标,关键是借助“一体两翼”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即以高质量研究为一体、以品牌活动和智库外交为两翼,全面提升智库的综合影响力,更好服务国家决策、引领社会舆论、助力国际话语体系建设。以下结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人大国发院”)的建设实践简要分析。

    以高质量研究为生命线提升决策影响力

      服务决策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核心目标,而高质量研究和高水平成果是智库提高决策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这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尽管广大智库主要做的是对策性研究,但智库研究始终要建立在深厚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这个意义上讲,智库的高质量研究是内生于从传统学术研究机制向智库运行机制转变的过程之中的,而这种机制转变和制度创新无疑为智库的高质量研究提供了基础保障。在这方面,高校智库具有天然优势,也应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提高服务决策的本领和能力。

      具体来讲,一是要充分发挥高校一流学科和优质研究资源的优势,开展协同攻关。高校智库应结合优势学科和优势研究资源,聚焦核心研究领域开展协同创新,在学理化逻辑中聚焦重大理论问题,在理论化体系中聚焦重大实践问题,在把握全局中加强理论阐释,在助推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在服务人民中强化思想引领。二是聚焦党和政府决策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和储备性政策研究,着力提高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三是扎根中国大地,加强基层调研,开展“直面真实世界”的研究。做好基于国情和面向基层的实践调研,将地方经验和典型案例融入政策分析之中,在提高研究人员问题意识的同时,真正产出有政策价值的高水平智库成果。四是构建高质量智库人才体系,支撑高水平研究。高校智库可依托高校人才密集的天然优势,建立“核心平台+专家网络”的运行模式,以“小平台、大网络”构建灵活高效的研究团队,进而产出高质量成果。未来,人大国发院将继续汇聚全校14个一流学科优质研究资源,鼓励开展跨学科研究,并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聚集一批一流智库学者,产出一批一流智库成果。

    以品牌活动为核心抓手提升社会影响力

      思想与观点是智库学术影响力形成的第一要素,但思想或观点本身并不是智库社会影响力的直接要素,只有当思想或观点充分发挥指导实践、助推发展的作用,正确回答现实提出的紧迫问题时,思想或观点才会为社会所关注,社会影响力才会显现出来。智库的思想或观点能在多大深度与广度上为社会公众所接受,决定了智库社会影响力的大小。如果智库的思想或观点是基于专业性、独立性、创新性与战略性分析基础之上的,那么就会相对容易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与信任,从而实现智库的社会影响力。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智库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应以品牌化为目标,结合智库成果特点和社会传播规律,构建以品牌活动为核心的智库“产品链”和“传播链”。

      具体来讲,一是加强智库品牌活动的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时刻谨记肩负的时代使命,智库活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提出正确的思想或前瞻的观点,回应百姓急难愁盼,服务党之要事、“国之大者”。二是建立品牌专家团队。充分利用高校宝贵的专家资源和人才库,建立并动态管理专家库,实行定期联系机制,聚焦和追踪国家重大战略问题、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精准深度约稿,以专家声誉、研究质量、反应速度等方面的提升助推智库产品质量升级,引导社会舆论,提升社会影响力。三是加强品牌图书出版工作。将图书出版、研究报告、政策简报等智库产品同品牌论坛活动结合起来,体现思想力与影响力的有机结合。四是积极利用现代传播工具,加强媒体推介和社会宣传。进一步提升以官网、微信、微博为核心的自媒体影响力,将推送内容做精细划分,以栏目的形态运营,丰富可视化素材,通过在重大或热点事件中的能见度提升在公众心中的活跃度和品牌度。未来,人大国发院将总结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品牌的经验,孵化和培育其他研究中心或团队的专业化论坛,力争塑造若干个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智库论坛品牌。

    以智库外交为重要载体提升国际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中外人文交流是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夯实中外关系社会民意基础、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作为人文交流重要主体的广大新型智库,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为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全球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智库外交应更多触及中国面临或外界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增加公共外交的现实针对性,增强智库外交的成效。

      智库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必须以专业化为前提,对于高校智库而言,推进智库外交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提升国际战略问题的咨政研究水平。紧密跟踪世界变革发展趋势,对世界主要国家地缘政治、发展动态、国家安全与大国关系走向等展开前瞻性、储备性研究,多维度发挥高校智库在国际战略研究中的作用。二是积极配合主场外交和重要高访,持续开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智库公共外交活动。搭建专家学者与国家重大外事活动相连接的桥梁,积极推动专家学者赴国外实地研究,加强国别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拓展伙伴关系。三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以国别为基础双向发力,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靠谱管用的对策建议。四是加强海外宣传和媒体推介。智库的网站和出版物是海外人士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途径。广大高校智库要重视对外传播渠道建设,通过完善网站和社交媒体传播途径、出版精品译从和著作、建立海外中国研究专家库等方式,提升在海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未来,人大国发院将通过筹建国别研究院,致力于以国际化的视野、前瞻性的思维,精准掌握世情变化,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好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

      (作者:严金明,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