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祖国同奋进】
作为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的一名速裁法官,我深知如果大量矛盾纠纷不能以最快速度妥善处理,不仅影响区域营商环境和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还可能影响首都的社会稳定乃至中国的国际形象。
2018年,东城法院创立了以诉调对接工作站为主要特色的“和立方”工作机制,联合行政机关、街道社区等各方调解力量,主动对接群众司法需求,让更多矛盾解决在源头。根据工作安排,我带领团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接地气的巡回审判工作中。
法院办案压力已非常大,抽出力量协助解决未诉矛盾,到底值不值?我常用医院的例子来解释,如果百姓大病小情都去三甲医院,会造成三甲医院资源紧张,而社区医院可能会被废弃。法院就像“三甲医院”,只有让更多简单纠纷在“社区医院”得到化解,法院才能专注于难案、繁案。为让更多百姓在“社区医院”方便快捷的办成事,法官的上门支持尤为重要。
四年来,我们背着国徽、骑着电动车,走出法院,主动来到离矛盾最近的地方巡回审判,上门处理大小纠纷4500余起,近万名群众因此受益。百姓称呼我们为“背包法官”,听着真是特亲切!听说法官来了,很多人都带着问题来咨询,我们就在办案之余一一解答。这种互动方式让百姓感觉很“解渴”,也取得“调解一个案、普法一大片”的良好效果。很多纠纷当场解决,再不用耗时费力打官司。可以说,上门审案带给了百姓更多心贴心的温暖。
2019年5月,我们在东城区人力社保局挂牌成立全市首家劳动纠纷调解工作站。有欠薪情况出现,劳动监察队往往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将案件导入工作站;调解员立即开展调解工作,我们也到现场指导调解。三年来,工作站已成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工作的民心工程。
如今,我们在街道、社区、医疗等多个端口都设立工作站,这一“中心开花、四周辐射”的“和立方”多元解纷机制也在逐渐发展完善。
“上门解纷”这项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我觉得特别有价值!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我将继续走街串巷跑下去,努力把公平正义与和谐安宁送进千家万户。
(本报记者靳昊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