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5日 星期六

    开发北部都会区 激活香港发展新引擎

    作者:陈月明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5日 08版)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看点】

      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是香港特区政府在2021年提出的全新发展策略,将成为香港未来发展的新引擎。北部都会区建设,切合港深合作的时代大趋势,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以及口岸经济带发展潜能,将促进香港更好地参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

      国家支持香港特区巩固提升竞争优势,除了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的原有优势外,亦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以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赋予香港全新的定位和目标。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化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推进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深港河套等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可以进一步促进内地与港澳各领域交流合作。

      国家充分给予香港特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作的发展机遇。香港特区提出北部都会区建设,正逢其时。2021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发布的《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以及同年公布的行政长官施政报告和《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勾画出北部都会区建设的框架蓝图。

      北部都会区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约占香港特区面积的27%。北部都会区有四大策略目标,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完善港深融合模式以及构建香港第二个经济引擎。策略目标非常清晰地表达出北部都会区要促进港深合作,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根据现行提供的框架概念,香港特区拟实行双重心布局,现在繁华的维多利亚港两岸,包括中上环、尖沙咀和九龙湾等商贸区将组成维港都会区;而新界北部的元朗区和北区则组成北部都会区,逐步形成“南金融、北创科”的新发展格局。

      港深之间分别由深圳湾、深圳河和大鹏湾所分隔,形成了天然的行政界线。深圳市的城市发展紧贴深圳湾和深圳河北岸,改革开放后早已形成一道充满活力的城市天际线,而香港新界北部基于历史原因仍保留了大片青山绿水,两者形成强烈的对比。深圳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之一,近年其GDP已经超越香港特区。广东省及深圳市政府亦高度重视港深边界各个口岸的作用,已规划出港深口岸经济带拓展港深合作新空间,其潜能不容忽视。

      善用港深口岸经济带的潜能,可更好地激发北部都会区内的发展潜力。深圳市与北部都会区的边界线东至沙头角,西至元朗,长达45公里,区内有7个陆路通关口岸。港深政府计划将个别口岸整合,例如罗湖口岸和皇岗口岸将由两地两检缩短为一地两检,进一步节省通关时间,腾出土地用来发展。香港特区可以与深圳市政府共同发展港深口岸经济带和交通枢纽经济区,引导人流、物流、科创产业进驻或孵化。目前北部都会区范围内涉及大量保育用地和传统乡村,笔者认为,香港亦要落实共同富裕的发展原则,研究学习广州、深圳城乡发展的模式,让土地持份者可以参与发展、共享成果,这也有助于加快发展速度、推动土地供应、减少因发展而生的社会矛盾。

      目前北部都会区范围内约有95万人居住,特区政府推动北部都会区建设,旨在通过公共资源和各项经济要素向都会区汇集,帮助新界北部打破职住不平衡的发展困局,打造宜商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空间,预计日后将新增超过100万人口,提供约45万个就业机会。这扩大的容量,既利于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也利于改善香港居民的住屋难题,当中涉及的招商引资亦有助于吸引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海内外专业人才来此定居。如日后港深两地政府建设好港深口岸经济带,进一步优化通关模式,双边产业和相关人才可便捷地通过各个口岸进出,外资可走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内资可通过香港特区走出国际市场,而专业人士则有相关准则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提供专业服务。这既有助于参与国家推动的双循环格局,也可为粤港澳大湾区机制对接作出实践性的探索。

      总的来说,北部都会区对香港长远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通过北部都会区紧扣港深口岸经济带,可进一步促进港深合作发展,进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迈向国际舞台。

      (作者:陈月明,系香港立法会议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