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2日 星期三

    深刻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意蕴和现实意义

    作者:郑萼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2日 06版)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一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崭新表达,是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方略的生动体现,集中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折射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耀眼的价值光芒。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意蕴和现实意义。

      为人民谋幸福旨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全力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大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不断促进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真正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为民族谋复兴旨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就把实现现代化作为不懈奋斗的伟大目标。早在1945年党的七大就提出“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明确“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战略,谋划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为人类谋进步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始终坚持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联系起来,积极倡导和促进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潮流。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博大的天下情怀,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人类繁荣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必由之路,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为世界谋大同旨在建成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到“中国人民不仅要自己过上好日子,还追求天下大同”,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因自身和中国的发展壮大而日益深厚,内涵日臻丰富。面对全球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志同道合,行以致远。从提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到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从携手各方共建“一带一路”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以实际行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积极倡导各国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努力推动世界不同文明在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中共同进步,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当然,分析人民、民族、人类、世界等的彼此特性,并不意味着割裂人民、民族、人类、世界之间的融通共性,因为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具体而言,个体是民族的缩影、民族是个体的集聚;民族是人类的构成单元,人类是民族的有机整体;世界是人与自然的共同家园,人类是世界的重要成员。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是以人民为中心对不同主体、不同诉求,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多元呈现。“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也能更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传统美德,既希望中国人民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都过得好,主动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融为一体。从人民到民族、由民族到人类、再到全世界的开阔视野,秉承了中华民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优良传统,契合了马克思恩格斯“自由人联合体”的远大理想,彰显了立己达人的世界情怀和睿智高远的思想魅力,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尤其是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中国将以更加远大的目光,更加恢宏的格局,更加开阔的胸襟,更加从容的气度,更多从全世界、全人类整体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积极作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郑萼,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