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要么收不到信号,要么画面不稳定。有无线信号后,能免费收看10多个频道了。”说起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广西百色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三冲村党支部书记吴亚富很高兴。在这个偏远山村,超九成家庭都能收看到画面清晰的电视节目,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频道增加的背后,是广西广播电视技术中心大刀阔斧的改革。从2000年的47座到如今的993座,他们将无线发射台建设到乡村,形成全区广播电视“无线一张网”,解决了偏远山区群众“信息孤岛”的问题。
科技创新助推“智慧运维”
1996年以前,广西广播电视技术中心与各地市广电部门双重管理40座中波台、高山骨干台站的运行,但每座台站彼此间信息不畅,又缺乏统一协调,工作效率低下。
“以前遇到问题,我们有时都不知道找谁,解决起来大费周章。”广西广播电视无线传播枢纽台党支部书记吴方绍坦言。
从2000年起,广西广电局指导技术中心陆续将直属管理和地市双重管理的47座台站上收管理。2006年将其中38座台站按地级市区域合并为10个分中心,之后又设立了南宁、贵港、贺州、来宾分中心。其间,广西广播电视无线传播枢纽台成立,统筹管理各分中心,实现运行总调度。到2017年年底,该技术中心所有直属单位全部挂牌运行。
“由分中心对辖区内各台站进行直接管理,责权明确,针对性强。上级单位可以全面掌握各台站的情况,解决问题就高效了。”吴方绍说。
统一管理后,如何提高安全播出水平?“我们决定研发一套远程监控系统,以自动化代替人工作业。”技术中心研发部主任谢贤斌告诉记者,2007年,该中心把全区各台站的技术骨干力量抽到总部,成立远程监控系统项目组,开展技术攻坚。
“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涉及很多复杂流程,难度特别大。”谢贤斌说,经过反复研究,他们探索出一套自动化与远程监控系统,并在各分中心铺设应用。
“第一代系统,只能监测一些共性指标。”技术中心研发部副主任玉龙说,随着台站的大规模扩建,最初搭建的系统架构无法满足大范围台站的监测需求,研发部便引入数字化、云计算、分布化计算、虚拟化等创新科技,加强各程序间交叉重合,促进各领域间相互渗透,打造出“广西整(省)区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运行支撑管理系统”,实现对全区各台站集中监控管理。
随后,他们又多次升级优化系统性能,将广西广播电视无线传播枢纽台设置成远程监控系统的总指挥调度平台,实现对全区所有台站集中智慧运维。
“一张网”实现“大覆盖”
智慧运维后,广西区内各台站只需安排专人留守,完成日常维护工作,不需要安排人员时刻在场值班,形成“有人留守、无人值班”的台站管理模式。
以前,南宁市大明山发射台有60多名工作人员,每天分3班、每班20人,24小时轮流值班,用“手动抄表”“肉眼观察”等方法完成设备运行的监管维护工作。
“现在我们一天3班、每班3人,在枢纽台就能完成对全区所有台站的运行监管。”在广西广播电视无线传播枢纽台总控室里,值班员李艳阳观察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联系当地分中心,协调派遣维护人员进行维护。
“智慧运维彻底颠覆了传统工作模式。”广西广播电视无线传播枢纽台副台长陆武生感叹,曾经需要1000多人在台站值班,如今大多从原岗位中解放出来,奔赴各地进行新台站建设和维护,开启了台站大规模建设新时代。
目前,广西共建有区、市、县、乡、村五级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993座,广播无线覆盖率提高到95.88%,地面数字电视综合覆盖率达85.81%,实现了“无线一张网,广电大覆盖”。
“过去单单靠直属台和县级台,许多偏远村屯无法接收到信号。如今,在乡、村布点的台站功率小、操作方便,不需要留人值守,维护人员通过远程监控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保证不间断输送广播电视信号。”崇左市技术中心分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农挚著说。
前不久,贵港市大圩敬老院丘庆辉老人购买了一台彩电,贵港技术分中心的工程师上门为老人调试好节目频道,丰富的电视节目和清晰的声音画面,让老人喜不自禁:“中央台、地方台应有尽有,精彩得很!”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蒙春燕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