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滨,落马洲畔,静谧的深圳河缓缓流过,见证着福田口岸的繁华熙攘。这是中国内地首个通过地铁与香港无缝接驳的口岸,大量的过境旅客、通勤白领、跨境学童在此往返通行,高峰时期人流量曾达单日20余万人次,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的人口数。
广东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皇岗边检站执勤十三队,是守护福田口岸通行平安的卫士。建队21年来,皇岗边检站执勤十三队共查验出入境旅客7400万人次,查获涉偷渡违法犯罪分子2000余人次,在每年超过百万人次的旅客查验中,真正做到让“不该进来的一个进不来,不该出去的一个出不去”。这万分之一的“大浪淘沙”,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通关查验:没有“失守”的防守
“机会的反面常常是教训,机会的正面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是皇岗边检站执勤十三队移民管理警察李儒愚对多年来一线勤务工作的总结。
他曾创下2小时内接连查获2起冒用他人证件和1起协助、教唆他人偷渡案件的记录。不少人觉得李儒愚“幸运”,只有他自己捏了一把汗:“如果错放一个,后果将不堪设想。”
自2001年执勤十三队组建以来,李儒愚和他的战友们驻守在深港边界,担负着皇岗、福田两个口岸的出入境旅客查验和监护任务。
皇岗口岸通过陆路与香港连通,福田口岸通过地铁与香港接驳,两座口岸地理位置特殊,防守不容有失。面对严峻复杂的口岸形势和每年超过百万人次出入境的通关任务,该队政治教导员谭爱彬冷静思考后得出结论:“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在他的带领下,全队移民管理业务研学氛围浓厚,近90%移民管理警察取得证件研究资格,先后提炼出“望、查、问、切”“一聊二查三问四深挖”等多个实战技法。
锤炼真本领,建起平安墙。近年来,执勤十三队先后侦破该站首例双胞胎冒名顶替案,查获体貌特征变化极大且变换身份、在逃18年的重大刑事犯罪嫌疑人,以及多起伪假出入境证件典型案件,在确保口岸通关顺畅的同时,用专业和高效筑起了一道平安防线。
口岸服务:不断精进的“内功”
除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守护口岸安全,执勤十三队还承担着服务广大出入境旅客顺畅通关的重要职责。随着移民管理体制改革和各项“放管服”举措深入推进,这支驻守在粤港澳大湾区前沿的队伍面临着更高的标准要求。
为了更好地服务出入境旅客,三尺验证台上的移民管理警察们掌握了“弹钢琴”的艺术——双手接证、翻阅证件、人证对照,手眼默契配合,人均不到一分钟便能完成验放;负责自助通道的移民管理警察则练就了“分身术”——一边来回巡查通道内情况,一边随时注意通道亮灯信号。
深港跨境学童验放是福田口岸的特色勤务之一。每年开学季,一群群背着书包、身着各式校服的跨境学童在口岸中格外显眼。针对学童年龄幼小、活泼好动、自理能力不足和服务需求较高等特点,执勤十三队专门打造“三专一角”的学童通关机制,划出专门的学童查验区域,在验放大厅的中间位置设置广播站、“巾帼绘本角”,为与家长走失的学童提供呼叫寻找和安抚,并与口岸义工队成立“红与蓝”志愿服务小组,确保学童通关安全顺畅,开创了边检基层科队与口岸义工共建的先河。
“刚下队时,面对口岸乌泱泱的人群,也曾不知所措。”2018年入警的移民管理女警罗晴回忆说。如今,随队经历了多次大型安保工作和客流高峰考验的她,已摸索出一套通关服务的“妙招”:设置执勤现场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和便民服务卡,手机建群云交流,利用多种沟通方式减环节、提效率;建立接报、扶助、反馈“十分钟服务法”,专门帮扶老幼病残孕等群体。
“研究不同口岸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方能把通关勤务的工作越做越扎实。”罗晴说。
经年累月,移民管理警察们不断完善方式方法,为通关旅客筑起平安的堡垒。
一线奋战:拭亮忠诚的“徽章”
先后3次被共青团中央、公安部授予“青年文明号”,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12次,获评“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集体”、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四强”党支部……
建队以来,执勤十三队几乎每年都荣获省部级以上荣誉,队伍里也涌现出了“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吕平、“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李春燕、“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左蕾、“一等功臣”罗杰镔等先进个人。
沉甸甸的奖章,由热血铸成。这些年来,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少不了执勤十三队移民管理警察的身影。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执勤十三队在全站率先发出“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的倡议,成立首支“党员突击队”,组建首批“党员先锋岗”。
2021年6月,执勤十三队接到任务,紧急调派精干警力跨单位增援机场边检站。凌晨3点,30名移民管理警察迅速集结、星夜出征,几小时后便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开展出入境查验。
21天闭环执勤,全队共查验出入境航班140余架次、人员1600余人次,查获1名在逃人员,依法拦阻8名涉赌涉诈人员,以“到位人数第一,验放总量第一,查获成绩第一”的成绩,圆满完成任务,荣获集体一等功。
“我们的字典里,没有‘泄劲’二字!”执勤十三队的移民管理警察们这样说。他们誓要铆足了劲儿前进,奔向改革创新、服务为民的新高地。
(本报记者 李丹阳 本报通讯员 马东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