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勉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这是殷殷嘱托,这是深厚期望,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挥更大作为的鞭策鼓励。
中国之理即中国道理,是中国对当下与未来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本质性把握和规律性认识,是中国对国内与国际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战略性判断和统摄性思考。中国道理表征为中国申明的主张、中国表达的意见、中国坚守的原则、中国提出的倡议,蕴含在中国创新的思想理念、中国建构的知识体系、中国阐明的学术话语、中国持有的价值立场之中。彰显“中国之理”的核心任务,是把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回答好、阐释好,把中国之路、中国之治的内在规定、运行机理和发展逻辑讲清楚、讲明白,把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研究透彻、解决到位。彰显“中国之理”的关键环节,是以说白道明、讲好论清为基础,让中国道理能够传得开、扩得广、播得远,让中国声音更洪亮、更有底气,让中国话语使人既懂、又信、更服,让中国认知和中国价值不仅飞入寻常百姓家,还要走出国门向世界,切实扭转“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的被动局面。
彰显“中国之理”,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扛起这一学术责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发,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在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强中国道理影响力和感召力的过程中,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第一,必须时刻保持责任心和使命感。“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身处伟大的时代,面对壮丽的事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不是被动等待者,而是积极创造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第二,必须关注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这样一个实践创造不断深化、理论创新不断发展的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思维重点放在现实需要上来,在研究成果中更多体现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那种认为研究的东西、涉猎的问题,越古老越有学问、越不为人所知越玄奥高深、越远离现实越有价值的看法,是有偏差的。在研究什么和如何研究的问题上,我们不以古今中外论是非,应以现实需要看高低。那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与社会实践息息相关的课题,往往是众多研究课题中最重要、最紧迫、最具有意义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在解决中国问题上下足功夫,不断丰富发展“中国之理”的厚重内涵。
第三,必须树立并保持优良学风。学风问题关系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研究问题探索真理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是纯而又纯的思维过程,不是封闭的理论论证和自我欣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防止空对空、两张皮;要深入实际生活,搞好调查研究,去除主观臆断,从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提炼真知灼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唯其如此,我们的思考研究及理论成果才不至于无病呻吟,才会经得起千锤百炼和实践检验;中国之理才会有力量,中国道理才会有底蕴。
第四,必须立足岗位垂范引领。哲学社会科学既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推动文明素养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千差万别的社会分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社会思潮和文化模式中,何为主流,哪是方向,需要哲学社会科学通过褒贬评析来进行引导;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有何遵循,依赖何种理论指导,需要哲学社会科学通过说理论证来予以指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守科学理论与正确价值,涵养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要从改革发展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要不辱使命、多出精品成果,致力于中国之理的阐发与构建,为哲学社会科学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之功能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作者:商志晓,系山东省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