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12日 星期四

    海口市云龙革命老区:

    发展特色农业 “从花田里掘金”

    作者:本报记者 王晓樱 陈怡 本报通讯员 郭亚星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12日 08版)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 

      五月,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三十六曲省级湿地公园风景宜人,蜿蜒的溪流穿过广袤的稻田,安静觅食的水鸟点缀田间,诗情画意尽入眼帘。这片昔日的革命热土,如今正通过有效整合红色革命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努力走出一条致富新路。

      云龙镇是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琼崖人民一面旗帜”的冯白驹将军的故乡,也是打响琼崖纵队抗日战争第一枪的革命老区。走进云龙镇长泰村,四处绿树成荫、花果飘香,沿途的红色标语、革命墙画和卡通红军雕塑等,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氛围。

      顺着水泥路继续往前走,走进冯白驹故居,庭院正中的冯白驹半身铜像映入眼帘,刚毅的面容令人肃然起敬。“现在每天游客络绎不绝,国庆节、建军节等节假日人流量会更大。”冯白驹将军的侄子、67岁的志愿讲解员冯尔动告诉记者。

      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长泰村以冯白驹故居为中心,正探索打造体验式、参与式的研学、团建、少年军校等户外拓展式的红色旅游项目,增强旅游吸引力。同时,建设长泰村故居驿站项目,在故居旁建设驿站,开办红色书屋,为游客提供吸收革命营养和观光休憩场所。

      在打造红色主题乡村旅游的同时,长泰村构建起了“以红带绿”的产业发展体系。村里的金棕榈花卉种苗产业园,占地370亩,采用“党建+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不仅解决了30多位村民的就业问题,还通过技术指导、种苗免费供应、成品回购统一销售等方式带动群众自主创业致富。如今的长泰村已成为云龙镇较为富裕的村庄之一。

      来到距离长泰村12公里的云龙镇云阁村,林间小道整洁幽静,一栋栋带着院子的小洋楼错落有致,许多农户正像往常一样在姹紫嫣红的苗圃里劳作,为花卉除草、施肥、打药。

      “以前村民还担心种花没有种菜好,现在发现种花挣钱多,村民不仅依靠花卉产业脱贫,很多还盖了新房、买了新车。”云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杜世河说。

      当初由云阁村5名农民出资150万元成立的杜博花卉专业合作社,这些年从品类单一的花卉种植小作坊,逐步扩大成规模化、标准化、品种多样化的花卉长廊。花卉产业成了云阁村的金字招牌,种植面积6300余亩,年产值1.9亿元,带动当地及周边村镇近8600人就业,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过去的4000元增至20000元。

      云龙镇各村也都在积极探索“从花田里掘金”的新路。在云阁村西边的云龙镇云岭村,还实现了花卉瓜菜的轮番种植。云岭村通过整合村民的40亩耕地,成立了三角梅扶贫示范基地,以“村委会+公司+农户”的经营形式,种植了7000多株三角梅,同时轮种当地特产萝卜,实现全年花卉瓜菜“双丰收”。

      云龙镇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全镇各村正因地制宜探索合适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村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结成利益共同体,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云龙莲雾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年产量1000吨。除了莲雾,云龙的淮山、萝卜、玉兰笋、柠檬、荔枝、木瓜、蛋蕉、红心石榴、沉香等作物也逐渐打响品牌,享誉海南岛内外。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6户362人于2019年年底全部实现脱贫。

      以热带高效农业为依托,海口云龙老区正朝着红色文化更繁荣、生态环境更优美、产业发展更兴旺的方向快速发展。一个个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在肥沃的土壤上开花结果,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老区人民带来甜蜜的回报。

      (本报记者 王晓樱 陈怡 本报通讯员 郭亚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