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05日 星期四

    民族复兴燃烧的是青春激情

    ——《中国青年运动一百年》付梓有感

    作者:胡献忠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05日 11版)

        这幅由广州美术学院师生创作的油画,再现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场景。

        《中国青年运动一百年》

        胡献忠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老渔阳里2号陈独秀寓所。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就是在这里创建的。这里本来就是《新青年》编辑部,该刊顺理成章地成为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

        《中国青年》创刊号的封面,该刊至今仍在发行。是中国期刊界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红色期刊。

      【著书者说】

      自五四运动以来,无数青年有识之士为改变祖国的境遇和命运,前赴后继、不懈探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族复兴燃烧的是青春激情。这种特定的历史性行动不是完全靠自发实现的,而是在先进的新型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完成的。青年群体在集体行动中所展现出的坚定革命性、无限创造性、特有先锋性,恰恰又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借助、所倚重的重要特质。

    先进青年注定其成为社会革命的中坚力量

      纵观历史长河,时代的性格可以说就是青年的性格,青年的性格也就是时代的性格,青年群体的行动选择往往影响着国家、民族的发展走势。诚如恽代英所论:“我们常说青年是革命的力量。因为青年的感情丰富,气性刚烈,他们不知道隐忍羞辱,他们不知道躲避危险。所以他们见到应当革命,便会勇猛的为革命而奋斗。”

      1919年,由青年学生率先发起的五四爱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爆发这一年,陈独秀40岁,李大钊30岁,这是两位重量级导师。在各地比较活跃的五四人物中,毛泽东26岁,邓中夏25岁,恽代英、蔡和森24岁,周恩来、张太雷21岁,瞿秋白20岁。这些初步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青年知识分子,大多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后来他们成为党的重要骨干。

      我们再来看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3个代表的构成,7位有着海外留学经历,4位与北京大学有缘。平均年龄只有27.8岁,25岁以下的占到一半,大多是有见识、有思想的青年才俊。当时全国58名党员(党的早期组织成员)中,除陈独秀、贺民范年龄稍大外,李大钊、董必武、林伯渠、杨明斋等10多人为19世纪的“80后”,毛泽东、周恩来、李达、李汉俊、陈望道、俞秀松、张太雷、邓中夏等30多人为“90后”,还有6人为20世纪之初出生的“00”后,这些人大多是经过五四洗礼的青年知识分子,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充满青春朝气、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政党。

      因此可以说,先进青年的觉醒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党的成立又促进了更多青年的觉醒。中国共产党是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而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是在青年时代就满怀信仰和豪情加入了党组织,并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能够历经百年风雨而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我们党的队伍中始终活跃着一大批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年人。中国青年运动是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春崇拜”是激情燃烧的催化剂

      青年总是引领风气之先的,是现实世界最具创新创造精神的力量。从传统相对恒定的农耕社会,到近代东西对撞的动荡社会,中国文化对于青年的评价有一个转换过程,每当重大社会变革风云际会之时,总伴有浓浓的“青春崇拜”。在青年运动的舞台上,青年是充满激情与想象的自觉的行动者和创造者。青年作为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到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届领导人,无一不赞美青春、关爱青年,无一不重视青年在变革社会中的先锋作用,无一不关注、推动青年的健康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青年驰骋思想的天空更加浩瀚,青年实践创新的舞台更加广阔,青年塑造人生的机会更为丰富,青年建功立业的条件更为有利。

      在漫长中国封建社会中,青年族群一直是成人社会的附属物。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后来“相约建党”并成为党的早期领袖的陈独秀、李大钊,在这一运动中发现了青年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他们不遗余力地赞美青春的力量。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中开篇便讲:“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他进而设计出“新青年”的六条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李大钊常常把“青春”“青年”比喻成未来的国家。他高调赞扬青年之精神:“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激情呼吁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伟大的实践者和开国领袖,对变革社会的推动力量感受最为深刻。在他看来,青年是“民族解放斗争的先锋”,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某种先锋队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新中国成立后,他又称赞“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无论工厂、农村、军队、学校的革命事业中,没有青年就不能胜利”。他还形象地把青年比作“早上八九点的太阳”。在开启改革开放新航道的历史关头,邓小平明确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肯定“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唱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时代最强音

      一个民族发展的时代主题总是具体而特定的。近代以来饱受苦难和屈辱的中华民族,期待着能够承载起伟大复兴重任的坚强臂膀。年轻的共产党人和更为年轻的共青团员们,朝气蓬勃,有思想,有才干,富有极大的社会活动热情和献身精神。从大革命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到红色苏区的“打土豪,分田地”,从震惊全国的五卅运动到唤醒民众的一二九运动,从抗日烽火中的“打日本,救中国”到解放战争中的“为了新中国,前进”,从延安青年运动到国统区的“第二条战线”,广大青年掀起一波又一波革命高潮,紧跟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中国青年的时代责任相互激荡。正如1949年4月任弼时所指出的那样:“保证中国共产党对于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正确的领导,是中国青年运动正确地向前发展的决定因素。”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口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了1957年的57岁。这就是说,在这一时期,青年是生产建设中当之无愧的主力军,是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是社会主义新人的铸炼者。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把青春献祖国”,创造形成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垦荒队、青年造林队、青年节约队、青年监督岗、青年扫盲队等工作载体,涌现出王崇伦、赵梦桃、邢燕子、向秀丽、雷锋等一大批青年英模,为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勇挑重担、艰苦奋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揭开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中国青年运动也翻开了新的一页。广大青年顺应时代潮流,迸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满怀豪情地在各条战线辛勤工作、开拓进取,新长征突击手、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星火带头人、青年文明号、五四奖章获得者等优秀青年群体不断涌现,希望工程、“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青年志愿者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振兴杯”职业技能竞赛、中国青年科技行动、大学生“三下乡”、博士服务团等品牌工作蓬勃开展,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勇于创新创业的排头兵,为开创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新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中国青年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昂扬的壮志,信心百倍地投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洪流之中。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青年大学习;从科技攻坚,到精准脱贫;从“创青春”,到“筑梦计划”;从“一带一路”建设,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当代青年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行动理念,在各行业各领域,练就过硬本领,放飞青春梦想,唱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时代最强音。

      (作者:胡献忠,系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员)

      (本文图片均选自《中国青年运动一百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