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热播的《觉醒年代》直到今天仍是年轻人不断二刷三刷的爆款剧。该剧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其中,剧中全景还原了五四运动的爆发经过以及五四先驱奋起抗争的爱国主义壮举。
通过剧情看历史,《觉醒年代》一时成为很多青年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活课本”。李大钊、陈独秀的革命豪情,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邓中夏等一批五四青年的团结奋斗,激励着当代青年的成长。当又一个五四青年节到来时,《觉醒年代》仍然值得重温。
除了《觉醒年代》,还有不少文艺作品从不同角度聚焦或还原了这段历史。比如中国第一部以建党为背景的影片《开天辟地》、聚焦五四运动导火索巴黎和会的电影《我的1919》,均已入选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成为“四史”教育的生动教材。后来涌现出的电影《建党伟业》《1921》《革命者》,电视剧《中流击水》《大浪淘沙》等也受到年轻人的喜欢。而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以及由其改编而成的影视剧作品、话剧、歌剧作品等虽未直接展示那段历史,却与五四精神一脉相承。这些作品之外,由学校或校园学生团体自发组织的文艺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比如很多学校每年开展的五四合唱、朗诵、演讲、会演、歌会等都有力推动了五四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诚然,五四青年节相关庆祝活动及文艺创作从未间断。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其关注度和影响力仍然存在弱化的风险。比如,不少年轻人对五四青年节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关注节日本身,并不了解其历史背景,更遑论其重大意义。如果只把节日当假日,节日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警惕这种风险。
1919年5月4日,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这就是五四运动。1939年,为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光荣的革命传统,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这一节日。此后,五四青年节便成为全国青年所独有的神圣节日。对于自己的节日,新时代青年有必要搞清楚几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四运动?
因为这场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它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场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哪些精神?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一百多年来,五四精神始终激励着广大青年同人民一起开拓、同祖国一起奋进。激发出青年人的青春理想,青春活力和青春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中国力量。
我们应该如何重温五四运动历史,缅怀五四先驱,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一百多年来,中国青年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重温五四运动历史,缅怀五四先驱,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毫无疑问要面向年轻人,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觉醒年代》获得了巨大成功,我们不妨以此为样板,继续把丰富的文艺表达方式作为重要抓手。
一方面,面向广大青年做好精准表达。电视剧《觉醒年代》的成功在于电影形式及电影语言的年轻化。一批五四青年的青春躁动、信仰迷茫及经历考验后的人生抉择极易引发共鸣。电影《革命者》的成功在于五四先驱银幕形象的成功塑造。文学艺术以形象取胜,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经典文艺形象会成为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成为广大青年的人生向导。随着新型媒介的快速发展,时代化的表达方式越来越丰富多元。新技术、新手段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除了文学、影视剧、舞台剧等表达,我们还应充分利用各种新形式讲好五四故事,比如,以红色旅游等线下体验为代表的沉浸式展览、演出等深受年轻人欢迎,解说式短视频、趣味性直播也可以成为发扬五四精神的灵活路径。通过精准表达走进青年人内心,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另一方面,引导青年人在追古抚今中做好自我表达。每年五四青年节前后,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高校、中学等在组织升国旗、纪念活动、主题团日之外,还会举办“五四青春诗会”“五四图片展”“五四话剧展演”“五四青春长跑”等丰富的文艺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青年人是主体,他们直接策划、直接组织、直接参与相关文艺活动,在展览中沉浸式与历史对话,在演出中走进遥远的历史现场,在诗会和朗诵中尽情表达青年人的理想和信仰。这样的活动既为青年人提供了表达自我、施展自我的广阔舞台,也有利于学校以及社会各界了解年轻人、帮助年轻人、做青年人的引路人。
当然,丰富文艺表达方式,发扬伟大五四精神并不局限于节日当天。我们应当以节日为契机和起点,将好的经验常态化,让五四精神成为一代代青年人不竭的精神动力。
(作者:徐 琳,系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