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祖国同奋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古籍保护”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古籍保护工作的进一步重视。作为一名古籍保护工作者,我倍感振奋。
200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印发,“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牌子加挂在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国家主导开展的全国性古籍保护重大工程。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古籍保护工作者15年的艰苦奋斗,古籍保护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看到,在国家大政方针中,古籍保护被提升到空前高度。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被纳入国家和文旅部“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制定实施了《“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
我见证,在法规制度方面,古籍保护工作法律体系更加健全。201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赋予国家图书馆“组织全国古籍保护”职责。作为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主力军——图书馆,这几年更是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重要精神,立足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在古籍保护事业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上更上层楼。
我欣慰,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一个由党和政府统筹,各级各类古籍存藏机构协调合作,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支持的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体系逐步完善。古籍保护概念从单纯的原生性保护,发展为“原生性+再生性+传承性”保护,成为涵盖古籍保存保护修复、古籍编目整理和研究出版、古籍数字化知识化智慧化、古籍活化利用传播等全域全流程的系统性工作。
我惊喜,古籍保护成果斐然:全国汉文古籍存藏家底基本摸清,普查登记目录陆续出版,古籍文物定级工作纳入日程;海外中华古籍存藏调查和数字化回归多渠道开展,取得重大进展;古籍收藏条件不断改善,超过2000万册(件)古籍得到妥善保护,超过385万叶珍贵古籍得到抢救性修复;一大批列入国家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的古籍整理出版成果面世,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就出版1.5万余种;古籍数字化、胶片化等异质保存利用工作稳步推进,仅国家图书馆就有超10万部件古籍数字资源实现免登录在线阅览;晒书活动、经典传习、展览讲座、文化创意等多形式、多途径的古籍活化方式在祖国大地开花结果。
作为有40年工龄、一辈子在图书馆工作的我,亲历了古籍保护事业在新时代的蒸蒸日上,见证了古籍保护工作者与祖国同奋进的峥嵘岁月,我荣幸,我自豪,我骄傲!
(本报记者刘彬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