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7日 星期四

    泥娃娃

    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民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张凯

    作者:本报记者 张永群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7日 01版)

      【中国好手艺

      “河南张,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儿。”这童谣说的,是俺们山东惠民县河南张村制作泥娃娃的场景。

      惠民泥塑,又称河南张泥塑,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多取材于传统戏剧、民间传说,八仙过海、空城计……一套泥塑,一个故事。

      泥娃娃以不倒翁造型居多,任你怎么推,都笑眯眯地立在那。诀窍是中空底实,上轻下重。泥胎底座经过反复晾晒涂抹,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上半身是纸片和泥浆的混合,纸塑要一层层贴,然后用泥浆与泥胎底座合为一体。

      泥娃娃不需要烧制,对泥胎的要求反而更高。上佳材料是深埋在地下的黄河淤泥,杂质少,黏性强。泥采回来后,先风化一两年,再掺入棉絮和面浆,过滤、和泥、捶泥后使用。

      从取泥制泥,到上浆、擦粉、上色、开眼等,24道工序一样也急不得,仅头发上色就要上9遍。开眼是最难的,开好了,泥娃娃“精神焕发”;开坏了,就“无精打采”。做个泥娃娃,比怀个真娃娃的时间还要久!

      我们这里有个习俗,“二月二拴娃娃”,这天,赶庙会的新婚夫妇买了泥娃娃,用红绳拴在身上带回家,求子纳福。正是因为这习俗,抟土造娃的手艺从明朝传到今天。

      制作泥娃娃是手艺活,也是功夫活,年轻人愿意学的越来越少了。庆幸的是,在政府推动下,泥娃娃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赋予了民俗文化意味,我也在变着法子创新。你瞧,这些益智泥娃娃玩具,可拴孩子们的心了。

      (本报记者张永群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