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6日 星期六

    寻找“森林之王”

    作者:本报记者 徐谭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6日 09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VR全景体验。

      【自然笔记】

      新年伊始,位于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区一片银装素裹。1月7日上午,吉林省珲春市民李先生驾车经过板石镇板石村西山附近时,发现路边树林中有一只被猛兽咬死的牛。政府工作人员现场确认,附近雪地上存在十几处疑似东北虎的大型兽类足迹,随即发布了安全提示。就在前不久,黑龙江省多地也有群众报告在雪地里发现疑似东北虎的足迹……

      作为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东北虎是我国具有世界意义的珍稀濒危物种,不仅数量稀少,野外行踪也十分隐秘。就连长期从事东北虎豹保护研究工作的人,都未必能在野外亲眼见到东北虎。而长白山区世代流传着的“山神”“老把头”传说,更是为这一森林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增添了神秘色彩。

      通常野生动物对人类活动异常警觉,野外自然条件下开展观察研究非常困难,因此研究足迹成为人类了解它们的重要方法。野生动物的痕迹可能包含数量、分布、行为等重要生态学信息,东北地区的冬天时间很长,雪地痕迹追踪是野生动物调查的常用方法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基于动物痕迹的野生动物调查方法至今仍被保护者和科研工作者广泛应用。

      2021年10月,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召开期间,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光明日报全媒体报道团队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授权和协助下,深入保护区核心地带,沿着东北虎、东北豹等野生动物的足迹,创新性地综合采用VR、H5、高清直播等技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调研采访,推出“360°探秘中国国家公园”沉浸式新闻报道。幸运的是,报道团队抵达吉林珲春的第二天就有了重大收获。

      时值深秋,层林尽染。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团队野外负责人冯利民带领我们深入山林,在一段曾经属于林场的土路上徒步行进。由于前几日阴雨,土质路面变得松软难行,坑洼处积水尚存,夕阳下逆光望去,仿佛一双双闪闪发光的眼眸。路肩偶尔出现的梅花鹿和狍子足迹向我们证明,这段路面堪称天然“印泥”。

      很快,大伙儿在三岔路中央的一处积水旁发现了新鲜的东北虎足迹。此处足印很大,呈圆形分布,稍前有四个趾印,中部是掌垫。经测量,掌垫宽不足9.5厘米。“足长大于足宽,这是雌虎后足的特征。”冯利民通过检查附近的红外相机画面,印证了这是一只雌性东北虎的判断。令人惊奇的是,虎足印旁边,还有几枚小小的猫科动物足印,大小约为虎足印的十分之一。冯利民一眼认出,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留下的痕迹。

      能够同时发现两种猫科动物的足迹,令大伙儿兴奋不已,同时也对这片山林里的另一种猫科动物—东北豹产生了好奇。东北豹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同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东北豹如何实现与东北虎同域共存呢?据冯利民介绍,东北豹体重远小于东北虎,如果前者不能够躲避后者就会沦为猎物。东北豹看中的猎物主要是中小体型的狍、兔等,尽量避开东北虎喜好捕食的野猪等大型猎物。另外,东北豹还会在时间、空间上与东北虎错开,形成生态位差异,从而最大程度减少与东北虎直面冲突的机会——这是东北豹的生存智慧。我们攀上东北豹栖息的山丘,检查布设在山坡上的红外相机。回放画面显示,几天前,一只东北豹曾闯入镜头。

      其实,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不是“无人区”,在这里,有机会见到东北虎足迹的,除了科研人员,还有保护工作者和当地百姓。

      随后,我们跟随国家公园管理局保护站的巡护队员上山,了解清山清套巡护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用于猎捕野生动物的致命锁套目前已基本不见,而智慧化巡护设备让保护工作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我们到朝鲜族村屯的苞米地里访问返乡扎根的年轻人。他们农忙时务农、养蜂,农闲时就组成虎豹巡护队——当地人深知建设国家公园就是建设他们世代生存的家园。

      我们还退出到国家公园外围区域,看到公园入口社区建设正如火如荼,绿色驿站吸引着游客到访。即将建成的科普教育展厅和特色民宿将为生态研学和生态旅游提供更多便利,而社区居民也将在绿色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多实惠。

      如今,寻找“森林之王”的工作摆脱了“通信靠吼,巡护靠走,识别靠瞅”的窘境。得益于完整的科学支撑平台以及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像冯利民这样的科研工作者可以坐在实验室,通过布设在国家公园内的数万台具有实时传输功能的红外相机监测“森林之王”的动向。截至目前,上述系统采集的超过1000万个视频数据显示,东北虎豹分布区快速扩大,国家公园范围内超过50%的区域有东北虎稳定活动,超过70%的区域有东北豹稳定活动。

      虎啸山林,豹跃青川。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的建设目标,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本报记者 徐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