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2日 星期二

    专注无障碍,拥抱爱

    作者:杜鹏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2日 12版)

      【青春之我】

      我是杜鹏,一名无障碍体验员。我最常做的事,是关注公共场所中无障碍设施设置是否合理,如果发现问题就记录下来,并反馈给相关部门。身边的朋友都说我像是“无障碍界的城管”。

      回想多年前,我20岁,还在读大学的我突发脊髓瘤,脊髓损伤造成高位截瘫。从发现症状、确诊病情、手术,再到坐上轮椅,仅仅用了一个月。这一个月,我失去了行走能力,下半身毫无知觉,任何距离的移动都需要靠轮椅来完成。当时,手术单是我自己签的字,因为不想让父母承受太多的痛苦。

      从医院出来后,我被抬上了3楼的家。往后5年,我便再也没有下过楼,每天的视线范围不超过自己家的那间房子。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我自学了PS、PR、AE等软件,平时做一些相关的兼职。虽仍然和朋友通电话、发微信,却再没有与除家人之外的人面对面聊天。因为当时的我很害怕,不知道该说什么,不知道该怎样去重新面对生活。

      2008年,是我获得新生的一年。当时北京举办奥运会,无障碍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轮椅出行越来越方便。我便开始试着走出家门,之后就像着了魔似的去坐地铁公交、参加公益组织的活动。轮椅出行,身高和视线虽然只有一米的高度,但我同样感受到了生命的精彩。也是在2008年,我下定决心,帮更多残障人士看到人生的风景和希望。

      后来,我专门去学习了成熟的经验、科学的康复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残联的帮助下,我和几个小伙伴创办了北京第一家“希望之家”,帮助脊髓损伤伤友回归社会。

      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大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生活重建后,因为无障碍设施不完善或不为人所知,很多坐轮椅的朋友无法出门。以出行为例:打车成本太高,公交无障碍设施还不够完善,开私家车需要别人陪同,最方便的其实就是坐地铁。尤其是奥运会后,地铁的无障碍环境改进了许多。设施有,很多人却不知道在哪儿、怎么走、如何求助。

      于是我慢慢地走上了“科普无障碍之路”,在北京新起点公益基金会工作期间,我主要负责无障碍方面的工作,以及图文宣传资料的采集制作等。我和同事们采集制作了北京第一本公园无障碍手册、第一本地铁无障碍手册、第一本酒店无障碍手册,通过实地考察,为轮椅使用者提供实用的出行信息。

      在考察与制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无障碍设施不单单是让残疾人受益,老人、孕妇、推婴儿车的人以及搬运重物的人都有可能用到。比如说,每栋楼门前的坡道,残疾人坐轮椅需要,那些用小推车搬重物的快递小哥同样需要。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理解无障碍设施存在的意义,因为大家都是受益者。

      今年,我依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无障碍环境建设出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杜鹏 本报记者李丹阳、本报通讯员牟昊琨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