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2日 星期二

    青年有大爱 促行无障碍

    作者:丁鹏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2日 12版)

      【观察者】

      丁鹏,80后青年学者,供职于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残障法、人权法、特定群体平等保护等领域。

      在康复服务领域,北京等地的视障者独立出行训练项目让更多失明者重建生活信心;在全国推广的精障者社区康复项目中,社工与医学、法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对接,构建了无障碍服务体系;在公共交通领域,不少城市的残障社群开发了适用于本地交通的App,并通过社群用户反馈及时更新,为无障碍出行提供便利……“以人民为中心”,一句充满温度的诺言,在无障碍环境建设进程中不断兑现。

      近年来,广大青年广泛参与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在当中贡献智慧、付出辛劳,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为可贵的,是他们愿意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使无障碍建设的内容不断细化和丰富起来。如在文化旅游领域,出现了不少专门为轮椅使用者或聋人等社群提供旅游服务的机构;许多地方成立了为视障者提供口述影像及“看电影”服务的志愿者组织。

      作为无障碍建设的研究者,我感动于残疾青年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调研时,我曾目睹视障学生在一些社会组织的帮助下,将自己参加高考的经验认真细致地记录下来,分享给更多同样视障的师弟师妹,还努力将经验推广到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等诸多领域;也目睹武汉、长沙等地的聋人和聋人子女成立手语翻译组织,为需要维权的聋人提供手语支持服务,协助联系法律援助机构和志愿者。残障青年积极参与无障碍建设工作,有的是为了平等就业,有的是出于服务社会的公益心,在我看来,他们的这些努力都是确立自身主体性并实现自我赋能的过程。

      如今,青年深度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体现出越来越强的专业性。在科创领域,成立了不少依托高校资源的无障碍研究机构,吸收青年学人从事研究工作,青年工程师致力于研发翻译手语的人工智能技术、语音文字的转化软件、助视助听助行的新型辅具等,屡有突破。在司法领域,法律人推动的无障碍公益诉讼和典型案例,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完善无障碍环境的努力,体现出当代青年人自立自信、探索进取的精神风貌。无障碍环境事业的进步,也提升了大众对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群体的认识,有助于形成更加友善、包容、团结的社会氛围。

      青年有大爱,促行无障碍。在未来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进程中,我想青年们还可以从三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深入基层服务。无障碍环境包括物理设施,也包括公共服务、信息交流等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工服务。特别是在社区康复、法律援助等领域,具备无障碍沟通能力的志愿者,将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二是探索智慧前沿。在无障碍环境评测,无障碍产品的开发、适配,以及无障碍服务完善方面,都需要更多既有残障平等意识又有相关科研能力的专业人才,深入运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提高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智能化水平。三是拓展全球视野。无障碍环境建设彰显人性关怀,惠及广泛人群,蕴含人类共同价值,这方面的工作正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在当今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机遇和挑战面前,青年们作为生力军和新希望,应当由此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秩序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丁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