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之遥,有一南湖。南湖,有一百亩荷花池。花开时,满湖姹紫嫣红青绿,必引得我流连忘返。
喜欢荷,不仅仅因其清丽、淡雅,更因对坚贞、清正的敬仰。
去年夏日,为荷所系,曾连续几天跟踪观察一朵荷花。荷的花期很长,南方三个多月,北方两个来月,然而我发现,一朵荷花的生命只有三到七天。
那是一朵青翠欲滴的荷。含苞怒放的第二天最艳丽,第三天色彩淡了,第四天垂下花瓣,第五天开始闭合,第六天便脱落。从含苞待放到半开、绽放、枯萎,在不到七天的时间里,荷把全部的美好献给人们,也算是昙花一现了。
却从未想过,会在秋意深浓之际,在繁华褪尽之后,去赏那枯槁之荷。
那日,读李商隐诗,写秋亭夜雨:“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在孤寂之时,听到雨打枯荷,捕捉到一种别样的美。恰值深秋,我心头一动,兴之所至,专程去南湖拜访枯荷。
此时的北国,已看不到荷花了。放眼望去,整整半个湖面的荷枯茎根根、残苞朵朵,却仍直直地挺立着。它们有的似悠然小憩,有的如冷眼观天,并无半点枯槁的落寞与苍凉,独具风韵与自信,令我油然而生出敬意。又想到,暮年是人生所必经,人又能否像荷这样淡定、从容?因人而异了。曹操豪情满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刘禹锡自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李商隐则清醒:“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从眼前的枯荷中,我却看到了另一种意境:淡淡的、无相无心无我的禅境。
那全然没有了往日红绿粉白之艳丽的荷,在秋风中自在摇曳,分明在昭示,光彩夺目的美虽曾属于它们,却是过去,更是外在。而今虽已枯萎,却怡然自得——淡薄、清冷、空寂,气象万千。与这冷霜寒雪中的沧桑、肃然相比,昔日那炫目的美是多么不值一提!据说,参禅有三种境界:第一境界,落叶满空山,无处寻芳迹;第二境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此刻眼前之枯荷,让我想到了万古长空、无欲无我之境,这是荷之灵魂的升华。
荷的春之青涩、夏之繁华、秋冬之残败,无一不是一种美。人生亦如此,少时心怀梦想,壮年拼搏奋斗,老年悠然散淡。不同的生命阶段有着不同的生活主题,但生命之美是不变的。也只有盛开过、沧桑过,才能有所积淀,拥有当下波澜不惊的安然。
不觉间,已夕阳西下。眼前的荷塘,逶迤连绵,浑如长卷,苍劲卓然,每一朵荷似乎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何尝不是一幅关于秋荷的《清明上河图》?
(作者:郑有义)